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育留用”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本报记者  梅刚

  “想要通过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必须优化生产流程,梳理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和生产实验,降低原料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近日,在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的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冷氢化二工段车间内,来自燕山大学化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郭俊杰正在和同事们探讨如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包头市昆都仑区已吸引150余名专家学者集聚,成为储备人才的重要平台。这也是当地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的生动缩影。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昆都仑区人社局厚植人才培育沃土,聚焦打造“两地三区一中心”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激活创新链,在引、育、留、用全链条持续发力,以人才“活水”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昆都仑区人社部门打造引才“新高地”,根据人才发展规划、新质产业需求和市场主体需要,用活阵地资源,打造3公里服务圈,发挥零工市场服务下沉家门口的作用,开展“量体裁衣”式的招聘对接活动,“岗位直通车”将技能人才一站送达用人单位,“面对面”升级为“点对点”,“大水漫灌”细化为“精准滴灌”,精准对接满足企业“招才引智”需求。今年以来,为重点企业引进技能人才170余人。同时在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上下功夫,广揽五湖四海人才,携重点企业走出包头、走出自治区,推动跨区域、跨盟市、跨省市“政校企”合作,为区内外高校和企业搭台,将引才半径扩展到全国范围,拓展出一条人才成长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的新路,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昆都仑区人社部门构筑育才“孵化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模式,发挥党建联盟的优势作用,企业化身育才主体,让育才“独角戏”变成政企合作孵化人才“大合唱”。依托昆都仑区政校企党建联盟及自治区首个“昆都仑硅材料操作工”劳务品牌的资源优势,推动建成“光伏产业学院(协鑫)”和“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引导和支持3家硅基企业,开展自主认定一线技能人才1308名。帮助包头市华智职业培训学校无人机驾驶员专业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品牌。积极推荐包钢(集团)公司、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为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昆都仑区人社部门营造留才“栖息地”,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关心关爱技能人才,依法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权益,合理确定劳动报酬,提供职称、岗位晋升空间,不断提升人才价值感。对接相关部门,落实重点领域硕士博士人才补贴、青年人才贡献、柔性引才等各项人才奖励补贴资金,持续提升人才荣誉感。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关爱,在公共就业、事业支撑、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恒久提升人才归属感。

  人才贵在“为我所用”,昆都仑区人社部门搭建用才“大舞台”,通过组建人才专班,设立就业服务专员等措施,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加强企业和人才对接服务,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社区网格员采用电话联络、线上资料收集等方式,记录辖区内人才的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等信息,当企业用工存在缺口,则快速从资料库进行人岗适配。鼓励用人单位为稀缺人才“量身定做”工作岗位,帮助用人单位加强人才战略布局规划,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力出众、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昆都仑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素珍说:“我们将持续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上下功夫,打出‘组合拳’,吸引‘凤凰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为包头市‘双招双引一优化’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婚俗改革,有爱更有新风
典型交流助力博物馆文化育人
包头推出安全帽维权联系卡
“小农夫”种菜忙
乌海阿拉善两地养老保险 待遇资格“共享互认”
“引育留用”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上门服务温暖老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