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如娜

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

  2024年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强调,“诚信建设是今年自治区党委力推的重大工程,要着重做好育文化、立规矩、严管理、明奖惩、兜底线的工作”,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诚信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内蒙古一直以来就具有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优良传统,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形成了包含对党忠诚、恪尽职守、崇信重义、以诚相待等方面的诚信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秉性和品格,又体现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涵。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镌刻在内蒙古各族人民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体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和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家国情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都与党同心同德,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懈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忠诚赞歌。“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克服困难捐粮畜”等诸多有口皆碑的历史佳话,无不彰显着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可贵品质。内蒙古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能够率先成功实践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赢得并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是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对党忠诚的信念已深深融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内蒙古诚信文化的血脉、精神和灵魂。

  恪尽职守就是严守工作岗位,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恪尽职守,体现在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奋发作为、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上。廷·巴特尔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牧区,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勤务员牛玉儒不舍昼夜,一心扑在工作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兴安之子”于海俊三十多年默默坚守,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内蒙古大地上诸如此类的榜样数不胜数,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心系黎民百姓,始终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知责、担责、履责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底色,恪尽职守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行为准则。新征程上,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完成好“五大任务”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统领性抓手、管总性要求,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内蒙古落地、生根、结果。

  崇信重义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内蒙古人民向来推崇信义,视崇信重义为千金不换的宝贵品质。为了一句“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承诺,草原母亲将三千孤儿视若“国家的孩子”悉心养育;草原英雄小姐妹坚守“集体的羊一只也不能少”的承诺,不顾自身安危守护集体财产;尼玛老人祖孙三代恪守“守卫边疆”的诺言,守护边境线长达半个多世纪……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内蒙古人民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精神风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崇信重义永远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心向往之、行践履之的道德品质,永远是他们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

  以诚相待是指在与他人交往时,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对方,不虚伪、不欺骗、不隐瞒。一直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应对世情方面,都倡导一个“诚”字,强调坦诚相见、以诚相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以诚相待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不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邻里之间抑或是同事之间,保持诚信和信任成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生存智慧。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内蒙古各民族之间、民族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交往交流都以诚信为标准、以情义为根本。长期以来,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态势,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内蒙古各族人民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道,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思·享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资讯
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工程提质增效
把诚信建设工程打造成优质工程
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
将诚信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以诚信建设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