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时代音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评大型民族管弦乐《家园》
  ◎郭晶晶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始终承载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近日,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在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上演了大型民族管弦乐《家园》,用时代音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奏响华彩乐章。

  《家园》音乐会选取了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的民族管弦乐曲目——《旭日升》《那达慕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迁徙》《彩虹》《和谐赞》《腾飞》《追梦》,以及马头琴协奏曲《远方》《家园》、四胡与乐队《四海歌》等11部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充分挖掘民族音乐特色,将多元文化融为一体,展现了北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勤劳、智慧与坚韧,传递着民族团结的力量和家国情怀。激昂的旋律动人心弦,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民族风情与文化底蕴的音乐世界。

  和而不同  共鸣共融

  在这场音乐盛宴中,作曲家们将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及演奏技巧,巧妙地融入现代管弦乐作品创作中。音乐会上演的每一部作品既有传统音乐的韵味,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张力,使得传统音乐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创新不仅是对传统音乐的一种致敬,也是对现代审美需求的一种回应。

  音乐会在额·那日苏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旭日升》中拉开序幕。全曲以充满朝气的基调,展现了太平盛世繁华景象。该作品以潮林道《旭日般升腾》作为创作素材,以管弦乐的编配,将高贵典雅的潮林道这一蒙古族传统音乐体裁,以更丰满的形式呈现。长调与呼麦的演唱,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激昂的旋律,描绘了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色,人声与管弦乐队中的马头琴、火不思、三弦、雅托噶、牛角号、毕休固尔等传统乐器交相辉映,形成了既有深沉历史感,又有鲜活现实感的独特音乐语言。在音乐中,我们听到了草原上的风声、马蹄声和牧民的歌唱声,仿佛一幅生动的草原画卷。

  这场音乐会不仅彰显了内蒙古民族音乐的可塑性,更展示了音乐家们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坚定信念。在和而不同的旋律中,观众们得以共鸣共融,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无尽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民族管弦乐团的组合形式与国内标准的民族乐团大不相同,除了使用笛子、扬琴、笙这些民族乐团使用的常规乐器外,由马头琴组成弦乐声部,还使用了四胡、三弦、火不思、雅托噶、牛角号等蒙古族特色乐器,以及研制出新型管乐器布列号和毕休固尔,同时,增加了长笛、圆号等西洋乐器,丰富了乐队的和声色彩。这种创新使民族音乐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崔逢春创作的《那达慕序曲》原为铜管五重奏,采用了回旋曲式结构,以一种交响音画的形式描述那达慕的盛况,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引人入胜的歌舞。此次上演的《那达慕序曲》经乐团二次改编,将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西洋乐器相结合,使得这一作品展现出更加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四胡与乐队《四海歌》则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的作品,为三段式结构。四胡作为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赋予了这首乐曲独特的风格。蒙古族青年四胡演奏家苏雅在演绎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四胡这一乐器音色的特点,将高音四胡与低音四胡交替使用,展现出丰富的音域层次,与管弦乐队合作使音乐作品更具有立体感。

  内蒙古民族管弦乐团,这支汇聚了内蒙古众多音乐精英的乐团,深入挖掘和整理一批经典的民族管弦乐曲目,他们扎根本土,对传统音乐的深刻理解,为内蒙古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成为中国民乐界不可忽视的力量。

  音乐史诗  抒怀家国

  《家园》音乐会通过音乐作品,将个体与国家、国家与天下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激情澎湃的旋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长河,感受到北疆各族儿女对家国的挚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额·巴音那木尔创作的马头琴协奏曲《远方》,是一部较大型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孟和吉雅的马头琴演奏融合了多种传统演奏法,奏出了多变的马步节奏、豪放动人的旋律、富有个性化的音效,描绘出一幅草原风情画。多变性的主题旋律,呈现了不同形象。音乐主题从幻想、期盼,直至无穷动力的发展,表达内蒙古人民胸怀祖国、志向远方的精神世界。

  叶尔达创作的《迁徙》是一部充满历史感、民族感和现代感的音乐史诗。开篇以低沉而有力的管乐组奏出壮丽、嘹亮的号角声,仿佛将人们带回了远古时代。随着弦乐和管乐的逐渐加入,节奏音型由简单到密集,主题旋律从小调转向大调,使得音乐逐渐变得磅礴而激昂,让听众感受到了人们在迁徙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踏上慢慢迁徙之路的悲壮情景。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有时,马头琴的音色将音乐渲染得如泣如诉,仿佛在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迁徙故事;有时,又将旋律变得高亢激昂,仿佛在歌颂内蒙古人民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家园”隐喻了致敬家园、守护家园的含义。马头琴协奏曲《家园》序曲开始后,苏格尔的演奏像一首辽远的牧歌,带给人们遐想、回味。在快板部分,对马头琴传统泛音演奏法的运用进行了大胆创新;在慢板部分中,通过马头琴演奏的抒情悠扬的旋律,表达了对家园的向往和守护。特别是旋律在马头琴超高把位的演绎,对演奏家的功底是一种挑战。这部作品的成功上演,让观众了解到马头琴不只有独奏、齐奏、重奏等演奏方式,更让观众感受到马头琴协奏曲的庞大结构。

  近年来,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创作了“北疆三部曲”,先后推出《北疆赞歌》《北疆天籁》两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以及将要推出第3部作品《北疆畅想》。而此次音乐会中上演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彩虹》《胡杨赞》均为其中的套曲。这3部作品,用扣人心弦的音乐语言,充分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草原英雄小姐妹》以“龙梅”“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故事为音乐的表现内容。作为民族管弦乐作品,作曲家叶尔达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转调、变奏等创作技法,以表达故事中不同的情感和场景。在乐曲中,通过对主题动机的不断变奏和发展,展现故事情节的深入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将原始主题动机进行衍化、发展,形成新的音乐材料,以表现故事情节的演变和人物性格的升华。作曲家郭子杰创作的《彩虹》,选用了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民歌旋律元素作为主题动机。作品中音色、音量的对比和变化,展现了音乐画卷的生动性和立体感,寄托了民族团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艺术家们的演奏将这份美好愿景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让观众深深感受到北疆各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生态、和谐共生的地域特征。

  当演奏家们奏响《和谐赞》,深沉而又激昂的旋律仿佛将人们带到了广袤的沙漠中。作曲家段泽兴的创作,将代表胡杨树的音乐旋律贯穿整部作品,通过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与交织,以及动态和声响的精细把控,营造出丰富的音色和层次感,展现了胡杨树在不同季节中所展现出的各异风貌,强烈的音效和低沉的旋律表现出胡杨树在沙漠中生长的雄伟景象,蕴含着北疆各族儿女坚韧不屈的拼搏精神。

  时代音符  筑梦中国

  作为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家园》以时代精神为主线,展现了北疆各族儿女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懈奋斗和伟大梦想。在这场音乐会中,观众既能听到古老的声音悠扬回响,又能感受到现代音乐的激荡碰撞。这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当代音乐人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通过对时代音符的精心构筑,为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伊拉图创作的《腾飞》,主题动机简洁而富有力量。演奏家们通过巧妙的变奏和重复,使这一动机贯穿全曲,形成强烈的统一感,表现出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张力。该作品的创作在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管弦乐队的音响特点,营造出宽广、激昂的气氛,使得整首作品既有西方音乐的磅礴气势,又不失中国民族音乐的细腻情感。

  叶尔达创作的《追梦》,以富有梦幻色彩的旋律开始,如同晨曦中的薄雾,朦胧而神秘。打击乐组中的定音鼓以固定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的演奏技法,渲染了紧张的情绪。在演奏过程中,节奏的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强弱规律,使得音乐主题不断被推进,旋律逐渐变得激昂高亢,如同追梦者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经历种种困难与挑战,但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追梦》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将演奏家和观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指挥家曹波携内蒙古艺术剧院民乐团全体演员奏响了返场曲《奋进》,该作品以磅礴的气势和激昂的旋律开篇,如同擂响的战鼓,震撼人心,催人奋进。作曲家叶尔达运用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和配置手法,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动感和力量。马头琴作为主奏乐器,主题动机的节奏型从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持续的三连音逐渐展开,快速的演奏技法将作品推向高潮。而在演奏过程中,曹波带着现场观众击掌拍打节奏,台上台下的互动将音乐会再次推向了高潮。

  内蒙古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情感,准确地把握了每一个音符的韵味,更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深入骨髓的情感表达,使得《奋进》这部作品在听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大型民族管弦乐《家园》,不仅是内蒙古民族管弦乐队对北疆音乐文化的一次精彩演绎,更是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音乐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全体观众搭建起了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传递着民族团结、奋进、创新的时代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评大型民族管弦乐《家园》
~~~——读周宇四十年前的 部分速写和草图
~~~——评通辽市科尔沁区乌兰牧骑原创话剧《马走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思·享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资讯
用时代音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记忆的碎片
体现话剧美学合力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