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的碎片

——读周宇四十年前的 部分速写和草图
  ◎王鹏瑞

  记得好像是2007年末或2008年初,周宇约我,他说此次系里给部分教师出习作集,他想把上世纪80年代初在锡林郭勒草原画的一些速写和回来后画的一些草图整理一下结集出版,邀我去看看,给提些建议和意见。那天我俩在外面简单吃了饭,就匆匆赶到他家。周宇给我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速写本、纸卷儿和纸片儿,铺了一地。他一边翻阅,一边讲述这些速写和草图产生的过程,讲的很动情,我被深深地感染着。后来,这些记忆的碎片,变成了一本朴素动人的画册——不但生动鲜活地记录了周宇的那次草原之行,而且映照出他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重新翻阅周宇画于40年前的这些碎片,依然具有动人的力量。透过这些大大小小、纸张不一、甚至有些皱皱巴巴和斑驳的碎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周宇的思考过程,感受到他是如何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以及如何把生活素材转化为画面形象的,这是一个画家的思考过程——画家和作家不同,作家把他的思考付诸文字,而画家把他的思考付诸形象(图像)。一个优秀的画家,尤其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绘画的题材和内容,也就是在生活细节和日常形象中发现绘画的意趣。40多年前的一个冬季,周宇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在锡林郭勒草原住了两个多月,他们深入草原深处,住在牧民家里,体验、感受、观察、发现、记录、整理……用心捕捉一个个有意思的场景,一个个典型形象,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或细节,留下了这些珍贵的、真切的记忆的碎片。这些沾满污渍、汗渍的破损的碎片,有的是现场速写——它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下牧民的独特生活和个性形象,有的是记忆速写——逸笔草草地捕捉了许多生动的瞬间,笔简而意足,有的是回来后画的创作草稿——这些草图已不知修改过多少遍,“素描纸被橡皮擦破后从背面粘贴上新纸,打上补丁再重新补画。几经折腾的草稿伤痕累累,皱皱巴巴中突露着铅笔的划痕和滴落在画面上的汗水与笔屑混杂的污渍”。我们能感受到画家笔触的疲惫,更能感受到画家的执着和信念。总之,这些最原初、最朴素、最真切的痕迹,不炫技、不卖弄、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不无病呻吟,在极其朴素甚至有些笨拙的笔触中,传递出生活的本真和本质。

  后来,这些记忆的碎片,许多转化成了周宇的油画创作,参加全国及自治区的美展,一些作品获奖并广受好评,成为内蒙古美术长廊里的动人篇章。

  我相信,在今天或者更远的将来,人们特别是那些艺术的学子看到周宇这些记忆的碎片,依然可以被它所传递的真情和初心所打动,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个画家真切的心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评大型民族管弦乐《家园》
~~~——读周宇四十年前的 部分速写和草图
~~~——评通辽市科尔沁区乌兰牧骑原创话剧《马走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思·享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资讯
用时代音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记忆的碎片
体现话剧美学合力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