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国治沙的内蒙古实践

  □本报记者  霍晓庆

  四大沙漠、四大沙地自西向东分布,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92个旗县,土地荒漠化沙化面积约为全国的20%。这是大自然在内蒙古大地上留下的印记。

  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历史转变。这是内蒙古人艰苦奋斗创造的绿色奇迹。

  几十年来,人与沙的鏖战,黄与绿的交锋,是内蒙古大地上最生动的图景。构筑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胸怀“国之大者”奏响的壮阔乐章。

  久久为功  绿肥黄瘦

  工人用带螺旋钻的打孔杆插入沙地,10多秒便打好一个孔,再顺势插入沙柳条、夯实沙土……在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库布其沙漠北缘防沙护河锁边林带项目施工现场,造林面积正以成倍的速度扩张。到2030年,杭锦旗将建成188公里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草带,有效阻止库布其沙漠北扩,保护母亲河。

  在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治沙现场,治沙工人走向沙漠深处,投入到草方格铺设中。从高空俯瞰,草方格已经遍布裸露沙地。“在500多人共同奋战下,仅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4000亩流动沙地的草方格铺设任务。”敖汉旗林草局局长张旭东说。

  ……

  此刻,一场防沙治沙战役正在内蒙古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并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

  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60%的工程量在内蒙古。

  以主力先锋姿态扛重担、打主攻,内蒙古第一时间成立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迅速启动“三北”工程六期规划编制,将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全部纳入实施范围。各地加压奋进、大干快干,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向沙漠沙地发起集中攻坚。

  2023年,内蒙古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51%。2024年截至5月底,已经完成防沙治沙702万亩,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

  这场防沙治沙的战役,内蒙古已经打了70多年。70多年来,内蒙古坚持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沙化土地治理。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对不同类型的沙漠沙地采取锁边治理、封禁保护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防沙治沙。

  久久为功换来绿水青山。据最新监测数据统计,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双减少”。

  与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相对应的,是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内蒙古越来越绿了。

  “过去我们磴口县流传着一句谚语‘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我家住的是林场的平房,大风过后,房后的积沙就快埋到后窗台上了。现在,荒沙地变成了林场,林高草密,还成了重点防火区。沙尘暴明显减少,降水量明显增多。”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护林员金振云说。

  在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沙量从过去的7000多万吨减少到如今的370万吨。

  科技支撑  点沙成金

  沙地里,5台机器同时作业,机器所过之处,一排排黄柳赫然挺立。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全天候无人植树机器人实现开沟、植苗、浇水、覆土全流程作业,有效提升了沙漠治理效率。

  负责机器人维护的技术人员郭杨介绍,全天候无人植树机器人在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投入使用已经有一周,5台机器每天以200亩的速度推进治沙。在以前,200亩沙地治理需要5个人干10天。

  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毛乌素沙地下风口阻沙带项目施工现场,大型运输无人机在来回穿梭,一批批沙障制作材料被运往大沙远沙地带。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最前线,鄂托克旗投入大量大型运输无人机和播撒无人机,有效解决沙漠地区运输难和治理难的问题,治沙效率提升30%。

  行走在内蒙古三大标志性战役各战区,防沙治沙展现出满满的科技感。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逐渐告别过去“人海战术”、肩扛手抬的治沙方式,治沙效率大大提升。

  科技一直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的利器。适地适树,培育选育适宜不同类型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盐碱、抗病虫害植物良种;因地制宜,创造“前挡后拉”“先治洼、后治坡”等科学治理措施;因害设防,探索出“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对沙漠锁边治理、切割治理等治理路径。分类施策,乔灌草结合,造封飞并举。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这些“土办法”和“黑科技”,是治沙人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内蒙古大地生生不息的密码。

  沙漠里应该是什么样子?寸草不生,风起沙扬,鸟兽无踪,抑或是经过治理后绿浪滚滚?

  在内蒙古,答案有无限可能。

  梭梭根部,有地面被顶起裂缝,瞅准位置,几铁锹铲下去,松软的沙土中便出现一窝乳白色的肉苁蓉。“梭梭是防沙治沙的先锋树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肉苁蓉,既有优秀的药用功效,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光鲜品肉苁蓉每亩效益就达到3000元以上。”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均说。

  扎根沙漠20余年,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不仅在乌兰布和沙漠建起一片绿洲,更是建成中药材肉苁蓉荒漠化治理沙产业示范基地,实现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互联网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苁蓉切片、苁蓉茶、苁蓉酒等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带动周边农牧民共同致富。

  沙漠披绿,不是内蒙古人理想的全部。沙地是个“聚宝盆”,科学利用就能爆发出无限潜力。人沙共舞、点沙成金,是内蒙古着眼长远的考量。

  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以特色经济林、药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为主,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利益联结机制的多层次产业发展模式,把荒沙荒漠变成发展沃土,不仅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也实现了治理长效化。

  中国方案  世界样本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科技支撑、绿进沙退、点沙成金,内蒙古治沙人在改写沙漠命运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模式,打造了一个个样板,为中国乃至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方案和样本。

  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的库布其沙漠,通过推行“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成果开放化共享”治理模式,治理率从本世纪初的4.6%提高到现在的32%,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如今,库布其沙漠治理技术和模式已经走进中国的腾格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及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着“中国智慧”。

  磴口县地处黄河“几字弯”“弯头”,西临乌兰布和沙漠。几十年来,磴口县各级党委、各类企业、各族干部群众、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在沙漠边缘建起了一条长308华里、宽100米的林带。如今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已后退30—50华里,每年向黄河输沙量较治理之前降低94.7%。

  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摸索出一套适合极度干旱地区飞播造林的技术模式,打破了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属于飞播造林“禁区”的“魔咒”,为其他同等气候条件下的沙漠治理提供了示范。飞播造林技术对三大沙漠实施锁边治理,呈现出“绿带锁黄龙”的壮观景象,三大沙漠“握手”之势得到逆转。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4次到内蒙古考察,点赞“库布其模式”和“磴口模式”。

  总书记考察后短短的一年内,内蒙古大地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在库布其沙漠,在乌兰布和沙漠,在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战区,大片的光伏板在沙漠中涌起浩瀚蓝海,一道“蓝色长城”正在崛起!

  2023年12月,内蒙古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确定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六个工程”之一。2024年初,内蒙古发布2号林长令,对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进行专项部署。此后,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全区8个盟市全面推开。

  光伏板上发绿电、减标煤,光伏板下,梭梭、柠条、四翅滨藜等低耗水、低成本的优质防风固沙植物将沙漠牢牢锁住,将来梭梭还可以接种肉苁蓉,柠条平茬可以做饲料,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产生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光伏板间,通过养殖带动现代农牧业发展。“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立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增绿、增能、增收的多赢。今年,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将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0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

  “作为内蒙古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关键一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不仅打造了‘三北’地区治沙用沙的典范,也为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副主任张景波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5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9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10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2024年外资企业“内蒙古行”政企对话暨投资恳谈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西伯利亚红松何以扎根大兴安岭
我区严防高考高科技作弊
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我区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信贷政策
自治区高院出台服务保障荒漠化 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意见
大国治沙的内蒙古实践
“石榴籽计划”在察右后旗落地生根
内蒙古以高水平生态环保促高质量发展
“青言青语”最润心 “青力青为”勇担当
小田变大田 农民喜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