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田变大田 农民喜开颜

  □本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炎炎夏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团结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吊车等多台机械同时作业,工人们正在加紧铺设管道、平整路面。

  “今年乌拉特后旗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3.3万亩,目前田间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不耽误农民种地浇水。正在进行的井房、泵站、主干路等配套工程建设,计划6月30日前完成。”项目经理王玮介绍。

  乌拉特后旗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农业格局的根本性措施,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让更多低质低效的田地变为土地平整、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的顷顷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把路修宽,地弄平整,地块变大,我们种地更加方便。”团结村村民闫永常高兴地说。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模式,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建立多元筹资机制,通过“上膜下秸”“五位一体”等技术,因地制宜改良盐碱地。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爱国村有8700多亩耕地,其中,中重度盐碱地就占到50%以上。通过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整治,同步实施“上膜下秸”和“暗管排盐”等技术,昔日的中重度盐碱地焕发生机。改良后的耕地土地流转价格由原来的每亩300元涨到如今的1000元,葵花亩产由原来的100斤增加到现在的400斤。通过统一翻地、统一打药、统一种植,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30%,收入增加40%。

  连日来,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几辆双膜播种机在平整的土地上来回穿梭,进行高粱穴播并覆膜,农技人员在现场不停地查看指导,助力高粱科学播种、高产增收。

  据西小召镇乃马岱村党支部书记刘文贤介绍,该项目区内计划种植3.5万—4万亩高粱,引进的高粱品种抗碱、抗涝、抗旱,亩产量可达1300斤。下一步计划建设粮食烘干塔,并与酿酒企业建立合作,大力发展高粱全产业链。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一直以来,西小召镇境内沿黄区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当地农民大多以种植耐盐碱的葵花为主,种植结构单一、产量少、收益低。今年,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农田,不仅土地质量提高,更便于全程机械化耕作,当地积极与大企业对接,签订高粱订单进行试验种植,实现了让好田种上好品种。

  小田变大田,农民喜开颜。目前,巴彦淖尔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21.19万亩,亩均节水20立方米以上、节约成本90多元;今年全市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5万亩,并同步实施高效节水项目100万亩,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50.2万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5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9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10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2024年外资企业“内蒙古行”政企对话暨投资恳谈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西伯利亚红松何以扎根大兴安岭
我区严防高考高科技作弊
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我区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信贷政策
自治区高院出台服务保障荒漠化 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意见
大国治沙的内蒙古实践
“石榴籽计划”在察右后旗落地生根
内蒙古以高水平生态环保促高质量发展
“青言青语”最润心 “青力青为”勇担当
小田变大田 农民喜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