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一位80后母亲,17载不懈坚持,让脑瘫儿子可以慢慢行走。姚红夫妻俩是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学苑社区居民,她和丈夫的那份奉献和坚持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人。2021年姚红荣登“鄂尔多斯好人榜”,2024年姚红荣登“内蒙古好人榜”。
晴天霹雳,但绝不抛弃
初见姚红,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开朗大方。2001年,姚红在同学的介绍下,与丈夫薛友乾相识相知相爱,2006年他们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俩不仅在村里盖起了房子,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然而,意外就像夏天的暴风雨,突然间就来临了。儿子在出生6个月的时候,姚红发现他不同于一般小孩,不像同龄孩子那样抬头、翻身、爬行……姚红两口子开始有了疑惑和担心。
“咱们还是好好去大医院检查一下吧,这样自己也踏实。”在丈夫的主张下,姚红决定带着儿子去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以打消疑虑。
“什么?脑瘫?”当医生给出答案的那一刻,姚红的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儿子被确诊为“脑瘫——痉挛型四肢瘫”。随后,夫妻俩又带孩子到省城大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的脑瘫属于肢体重度残疾二级,CT显示小脑发育空白,可能是因为生育时腹中胎儿缺氧导致,这种病治愈率极低,基本是没有希望治好。
从医院回来后,姚红一眼不眨地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那一夜,姚红和丈夫几乎无眠。
“过几年再生个二胎,这是符合条件的”“孩子这病估计治不好了”……一时间,周围的人给了她太多的意见。
“可他是我的骨肉啊,我不忍心放弃。”姚红说,无论多艰难,她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只要太阳还会升起,就不会停止对儿子的治疗。铁了心要给儿子看病的姚红和丈夫,心里没有一丝动摇。姚红更是开启了24小时贴身照料模式。
就这样,为了儿子,姚红与丈夫薛友乾四处寻医。从江苏盐城老家到山西大同再到北京、上海,只要听到有一丝希望,不管有多远,她都带着儿子去治疗,饱尝万般艰辛,可儿子的病情仍没有好转。这么多年,他们走遍大大小小的医院和诊所,哪有好的治疗方法就往哪里去,有时为了挂一个专家号,就在医院走廊里等一晚上。
从儿子6个月起,姚红便带着他出入各类康复医院,学习医生的手法技巧,康复训练结束,每天回家替儿子拉筋,从未间断。
通过三次手术和17年的康复训练,在姚红的悉心照料下,儿子从靠背着出行已经可以自己扶着出行了。
疾病花光了夫妻的积蓄,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了。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就靠着薛友乾打零工。
但是,看到孩子每一天都有进步,姚红便有了信心,她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像别的小孩一样上学呀?我想上学。”那年9月,正值秋季开学,看着小区里同龄孩子一个个高高兴兴地上学报名,姚红忍不住落泪,她深知学习是儿子唯一的出路。于是姚红和丈夫商量送儿子去上学。起初丈夫并不同意,但是姚红却认为不能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机,最终在丈夫的支持下,姚红开启了“背子上学”模式。
刚开始,姚红每天背着儿子去上学。由于腿脚不便,儿子上卫生间很困难,姚红就坚持在学校陪读,每天把儿子背到学校,然后就在学校陪着。她整天待在学校里,下课带儿子上卫生间,大课间或是体育课,她就利用以前在医院学到的康复方法,帮助儿子进行训练。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姚红背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好在多年的康复训练,儿子已经可以扶着走路了。
■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
小学毕业后,儿子到康巴什区第二中学上学,如今已经初三的他,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0名。
姚红除了每天4次接送儿子,上午、下午中途还各去学校一次,这样一坚持又是三年……
虽然陪读的日子很难,但是,姚红认真对待学校的每一次活动,她从没让儿子缺席一次,其他同学能到的地方,她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带儿子完成,她努力让儿子和其他孩子感受一样的生活体验。
从儿子上学开始,姚红每天6点就起床,做好早餐后,为儿子做全身按摩,吃完早饭陪着儿子到学校。
哪怕在怀第二个孩子期间,姚红依旧每天坚持为儿子拉筋康复。天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压迫到了肚子里的孩子,导致女儿出生时一只脚踝骨头有点歪,经过及时干预,女儿才恢复到正常。
谈起对未来的期许。姚红说:“他做题慢,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刚刚做完,没有时间去检查,希望中考一定要先答完题。”姚红无比期盼儿子能顺利考上理想高中,这既是对他的一种激励,更是对他一直以来付出的回报。
希望孩子健康长大,是姚红最大的心愿。
给儿子最大的勇气
“只有阳光的心态,你的一生才会灿烂。”或许这是姚红给予儿子最好的爱和最大的勇气。
面对儿子的疾病、经济的拮据、生活的困难,姚红从来没有失去信心,她始终对生活报以最大的热情。
或许是姚红这种开朗热情的性格感染了儿子。“记得他1岁左右的时候,看到我心情不好他就会和我笑,主动亲亲我,有时还会手舞足蹈跳舞逗大家开心。”
姚红印象中,儿子从没有自暴自弃过,记忆里他总是小大人的样子。她记得第一次背着儿子去学校的场景。儿子心情异常激动,以至于都没有注意到周围同学奇怪的眼神,那一刻,他仿佛是和其他同学并无两样。
其实表面无异样的背后,有着姚红的努力和付出。上学前夕,姚红主动联系了儿子的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谈了儿子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刚好是特殊教育专业,同时她也被姚红这位积极向上的母亲所感染。
儿子在校期间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交到很多朋友,老师更是给予很多关爱。
在学校,他是开朗大方的学生,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在生活中,他是父母最懂事的孩子。
虽然身有残疾,生活学习的过程异常艰辛,但这些都不影响儿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儿子小时候,姚红经常给他买励志故事书,虽然儿子表面非常排斥,从来不读,但是他却在妈妈爱的包围下活成了平凡生活中最励志的故事。
姚红以朴实无华的行动传承着中国好家风,用17年的爱诠释了“母子”两个字的深刻内涵,用无声的行动书写了爱的温度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