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暑降温要落细落实

  文/袁斗成

  进入5月后,我区气温一路“高歌猛进”,月平均气温达到16.7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高。6月1日白天,全区高温持续,呼伦贝尔南部等地最高温达40摄氏度。内蒙古气象台1日上午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这也是今年以来全区发布的第一个高温预警。兴安盟、通辽市紧随其后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2日局地最高气温将升至40摄氏度以上。(6月2日《北方新报》)

  我区天气进入“烧烤”模式,除了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预警,有关部门更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更应避免出现各种意外。对从事露天作业甚至超强体力的劳动者而言,拿到高温津贴了吗?或者防暑措施做到位了吗?

  防中暑的关键是要防晒、通风、多喝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许,市民不乱倒乱扔垃圾就是对环卫工人的关怀。但对送水工、环卫工人等而言,生产单位添置遮阳伞,配齐茶水等物品是规定动作,如何避免高温作业更显人性化。如何错时上班,理应有科学的评估、精准的实施。像重庆、广州等城市在温度达到35摄氏度时,出台了12~15时禁止裸露在阳光下作业的通知。实际上,像建筑工地、石矿场等露天作业的工人都会选择“早上班,晚下班,中午延长休息时间”的办法来避开高温时间段。

  显然如何错时上班,首先依赖于气象部门准确预报天气,关键在于劳动部门仍需出台具有操作性的细节指引,主要是灵活调整作息时间,避免高温伤害,真正给劳动者送去清凉,将防暑降温落细落实。对未执行的用人单位,允许工人利用随手拍等形式举报,劳动监察部门尽快查处,必须要有惩戒等硬性规定。

  避开“烧烤模式”,不能只是“和稀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首府看点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草原往事
   第14版:健康
   第15版:钩沉
   第16版:劲爆体坛/广告
◎观点1+1
公租房分配贵在“公平”
公租房姓“公”不姓“私”
控噪降噪功夫多用在平时
防暑降温要落细落实
挂号新举措难治贩号“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