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控制血压先调“心”

  高血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性疾病,除了大家熟知的饮食、遗传、环境等因素外,情绪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年轻妈妈血压忽高忽低

  自从孩子出生后,孙女士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一直亲自照顾。由于操劳过度,孙女士1年前出现了心慌、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血压此时也开始升高,而且忽高忽低、波动很大,甚至曾一度高达 180mmHg/100mmHg。虽然吃完降压药,可以降至正常水平,但总体控制得不理想,这让孙女士非常担心。

  孙女士告诉门诊医生,她感觉当自己生气或紧张时,血压就容易升高。“我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但我家孩子非常叛逆,平时很调皮捣蛋,作业不好好完成,考试成绩总是很差,老师拿他也没办法,时不时联系我,我压力真的好大,想想就很头疼。”她说。

  从孙女士的讲述中能明显感受到焦虑不安的情绪。医生随即让孙女士完成心理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孙女士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高达15分,是明显的焦虑状态。

  此前有研究显示,情绪障碍和高血压有密切关系,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焦虑者可达38.5%~47.2%。焦虑患者持续或阵发性情绪紧张,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肾上腺髓质分泌旺盛,心脏排血量增高,血管收缩,使血液流通变得困难,由于心脏输出血液量的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控制血压先调“心”

  从孙女士的症状和心理量表评分来看,她的血压波动和多方面因素有关。

  患者本身性格敏感多虑,加上过度操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长期焦虑情绪引起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而且患者的睡眠也不好,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她的血压调节,导致其血压波动很大。

  医生建议孙女士从多方面综合治疗。首先在药物治疗上,需要结合降压药、抗焦虑抑郁药、改善睡眠药物来控制病情。其次在情绪缓解上,患者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些空间,让自己少一些忧虑。最后在生活上,患者需要均衡饮食,并进行适量运动。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孙女士的血压大有改善,几乎没有再出现过忽高忽低的波动。

  焦虑抑郁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控制血压得先调“心”。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一定要及早治疗,降压的同时结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如心理调整、药物治疗等,消除心理问题,可以更好地提高降压治疗效果,及早康复。 (据《南方都市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听文物讲故事⑤】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控制血压先调“心”
逢节必胖食疗按摩来“减负”
缺钙也会引发高血压
关于尿路结石的说法有真有假
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做无痛胃镜
有些咳嗽祸出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