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青春的记忆

  □本报记者  章奎  霍晓庆

  6月8日下午5点,铃声响起。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他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已经结束,变成了青春的记忆。

  对于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的徐哲丰来说,他的高考是在考场外进行的。徐哲丰学的是武术,当同学们还在向高考冲刺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北京体育大学的提前单独招生,并被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高考前一天,他和同学们一起熟悉了考场,看了看自己的座位。高考开始后,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考点,站在门口目送同学们走进考场。“虽然我不用像同学们一样坐在考场里考试,但我还是要来看看,感受一下高考。这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我不能错过。”徐哲丰说。

  下午4点半,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考点外,郭镶珠手捧非洲菊,等候着即将走出考场的儿子张瀚铭。“高考是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经历,不管最后成绩如何,努力了、奋斗了就不会后悔。我买了花,想给他一个惊喜。非洲菊象征着坚韧、毅力、开启美好的生活,这是我对他今后人生的期许。”郭镶珠说。

  考试结束后,张瀚铭随着人流走出考场。在看到妈妈的一刹那,张瀚铭迟疑了一下,然后快步跑向妈妈,接过了妈妈手中的鲜花。“知道妈妈会来接我,但没想到她会送花。”张瀚铭摸摸鼻子,声音有些哽咽。“高中3年,可以说痛并快乐着。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那种感觉很充实。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张瀚铭说。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专的刘敏挽着同学的手,走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考点。“老师,我考完了。”看到等候在考点外的班主任,刘敏满是喜悦。刘敏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又恣意地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别过老师之后,刘敏开始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母亲。“妈妈在等着我呢。”刘敏说。她打算等填完志愿之后,和同学一起去云南旅游。刘敏说:“高考的记忆里不能只有学习,我的云南之旅也将成为高考记忆的一部分。”

  考生任静宜脸上挂着笑,迎上走向自己的母亲刘凤仙。“妈妈,我要在这里照张相,留个纪念。”任静宜说。她在6月7日开考前,也这样拍过照片。“高考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这些照片就是见证。”任静宜说,“不管考得怎么样,努力过了,我不会后悔。”

  考生和家长们大都已经离开考点,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生卢燃站在考点外用手机自拍了几张。“留下最后的纪念,跟高中生活彻底说再见。”卢燃说,他有很多不舍。“高中3年,跟同学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非常难忘。拍毕业照的时候,我们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航拍,大家都想给自己的青春留下美好的印迹。”卢燃说,“考完试,我或许要来一场旅行,或许要做一些志愿服务工作。总之,高考是记忆,也是新的开始,我要开启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旅游
   第09版:北国风光周刊
高考,青春的记忆
6月9日
北方新报鸿福读者俱乐部揭牌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执法检查公告
世界首座大型蒙古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
营改增持续增效 纳税人尽享红利
呼和浩特交警为莘莘学子高考保驾护航
糖尿病人手脚麻痛须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推广“联合网厅” 让纳税人“畅游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