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威:收到过14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本报记者  于海东

  郭威的大学故事,说起来有点儿传奇,从本科读到博士,他收到过国内外14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先后读过7所大学,完全靠打工来完成学业。

  1997年,郭威高考填报志愿失误,虽然分数较高,但被内蒙古蒙医学院(今内蒙古民族大学)录取。他不想上,通过协调志愿,内蒙古农牧学院(今内蒙古农业大学)愿意录取他。但看着身边不如自己分数高的同学都去了理想的学校,他心有不甘,于是选择了复读。

  1998年,郭威高考又不如自己的心愿,只考入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在当时也算是比较热门的,郭威读了1年多后,觉得生物工程有前景,但内蒙古工业大学没有生物工程专业,便在呼市各高校协调,想转入有生物工程的内蒙古大学或内蒙古农业大学。

  最后,内蒙古农业大学同意他的转学申请,但要求他只能从该校大一读起。为了自己向往的专业,他毅然欣从。转学后,他如饥似渴地钻研起了生物工程。但慢慢地,他发现生物工程是个专业非常深的学科,如果只读本科学不到多少东西,只有深造读研甚至读博才能有所作为。于是,他的目标又瞄准了读研。但当时,国内有生物工程研究生点的高校大多只招收所学外语是英语的学生,可郭威所学外语是俄语。

  怎么办?郭威决定放弃学习俄语,改学英语。对于一个英语零基础的人,想在大学通过英语4级,并达到考研英语的程度,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学好英语,郭威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来到内蒙古大学校园的树林里,与朋友大声背诵英语单词,使用英语对话。他这样拼了近1年,竟然通过了大学英语4级考试。要知道,他学了快10年的俄语都没有通过大学4级考试。

  2003年,即将考研前,郭威又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不在国内读研,出国读研。他认为,国内的生物工程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他最后选择去德国读书。这注定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他学过俄语和英语,但根本不懂德语。

  2003年11月,郭威到了德国,先是以惊人的速度花了8个月时间攻克了语言关,并于2004年通过了柏林工业大学的入学考试。同年,他又转入柏林洪堡大学生物系就读。2005年,他转入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分子生物技术硕士学位。2008年,郭威顺利从慕尼黑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又考入杜塞尔多夫大学攻读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0年,他随实验室搬迁到柏林自由大学。2013年,郭威从柏林自由大学博士毕业。在德国期间,他总共收到过包括以上大学在内的11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现在,郭威已经回国创业,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公司,每年往返于中国和德国之间。

  郭威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优越,自从读大学起,就一直勤工俭学。他读大学期间,一边忙于学业,一边转战各大学卖耳机、录音机,还在小快餐店打工。到德国后,他更是靠着自己打工读完了所有学业。

  在德国,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境,他做过各种兼职。他在肯德基端过盘子,在搬家公司当过力工,在中餐馆和日本餐馆洗过碗,在宾馆做过服务生,在电视台干过群众演员,在养老院做过助理,在德甲慕尼黑足球场做过工人,还为中国考察团做过翻译,甚至还跑到奥地利抢险救灾。

  用他自己的话说:尝百业咂人间滋味,越四海搅大千精彩。那些读书期间在异国打工的经历,让他难忘。2005年春,他在一家中餐馆打工,一次,切鸭子意外切了指关节,至今一个手指仍然伸不直。他说,当时,他已经切了200多只鸭子,夜已经很深了,他实在太困了,一不小心,切割鸭子的小刀就划破了一个手指的关节处,顿时血流如注。

  在奥地利抢险的经历,更让他记忆颇深。2006年春,奥地利突发洪水,在欧洲各国征集抢险救援人员,他报了名。每天12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强度超乎想像,干完工作后,他困得直接躺在泥里就睡着了。当然,也有让他至今感觉骄傲的经历,在慕尼黑足球场做工的时候,他在场内见证了每一场比赛,得到了所有球星的签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5版:公告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教育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编前的话
郭威:收到过14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是人生的春天
助学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贫困阻挡不住上学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