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戥子

  □李喜庆

  在我家的书柜里,放着一个保存完好的戥子(如图),那是我家的宝贝——外祖父传给我母亲,母亲又传给我。

  听母亲讲,外祖父年轻时,曾在省城一家药铺打工,由于外祖父干活实在勤奋,做事细心认真,因此很受掌柜的赏识,每年都要给他涨工钱。那时,人们大多相信中医,所以一般是抓中草药治病的居多,外祖父在闲暇就把中草药的小抽屉位置记得准准确确,抓起中药来既快又准,一个戥子在他的手里被玩得淋漓尽致。外祖父一干就是五年,后因家里有事,不得不离开药铺回老家,临行前,掌柜问他有什么要求,外祖父想都没有想,就提出拿回这个戥子留个纪念,掌柜爽快地答应了。

  这个戥子大约是清末年间的产物。戥子制造工艺非常精致,是按一斤等于十六两制作的。戥子由秤盘、秤砣、秤杆构成。秤盘(小圆盘)是黄铜制作的,直径7厘米;秤砣是圆形,刻有花纹,只是年代久远已模糊不能辨认。秤杆是象骨制作的,杆长28.5厘米,刻度是银星标志,看上去非常清晰完整无缺。秤杆上还有三个提系纽,第一纽称为初毫,第二纽称为中毫,第三纽称为末毫。为了把戥子保管好,外祖父还制作一个装戥子的木盒子。盒长37.5厘米,木盒做得非常讲究,木质也相当好,便于戥子收藏保存。

  戥子,是一种小型的杆秤,学名戥秤,是古人专门用来秤量金、银、贵重药品及香料的精密衡器。东汉初年,木杆秤走进人们的生活,到了唐朝和宋朝,我国的衡器发展日臻成熟,计量单位由“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当时,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钱”,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制,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到了明、清时代,戥子的制造、使用、管理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备的水平,只是还沿用了1斤等于16两的单位。戥子一般由戥子杆、戥子盘和戥子锤构成。戥子杆,是戥子的关键部件,根据用料可分为白银杆、铜杆、玉石杆、象牙杆、骨杆、乌木杆、红木杆等。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戥子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戥子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是一种价值和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进新时代
   第0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收藏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观察·阿拉善
才女李因的水墨牡丹
清粉彩大吉纹瓷板
如南山之寿
银质笔架
捧盒
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