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标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两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并就新时代的“政德”作出深刻阐述,引起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
什么是政德?其实就是政治品德和为政之德。政德是干部的从政之基、立身之本,也是社会的稳定之源、清明之泉,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道德使人向善,是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纪律用来纠错,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既要强化纪律的约束力,也要注重道德的感召力。如此,才能达到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效果。
为官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优良传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历来强调“官德”。“以德治官”“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官德”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体现出来。而在儒家文化经典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官德”内涵。比如《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荀子》中的“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左传》中的“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主席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宗旨,丧失党性,丧失道德,抵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在风浪面前败下阵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向反面,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不严、用权不严、律己不严。说到底,就是思想根子上出了问题,就是官德政德上出了问题。
为官首要“立政德”。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值得我们深刻警醒,亟待我们努力践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谨记教诲,谨守政德,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借鉴、吸取有用的道德精华和养分,将官德修养摆在自身发展的重要位置,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