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铆足干劲儿同心协力奔小康!”

薛永兵利用电商平台直播零售农产品。
畅想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薛永兵和妻子王美珍乐开了花。
  □本报记者  宋阿男  通讯员  刘亦然

  “有政府支持,农技人员排忧解难,我们才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我们正在铆足干劲儿同心协力奔小康。”薛永兵有感而发。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引导村民把大田作物改为设施农业大棚,种植蔬菜,通过特色种植,从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5月20日,记者来到九原区哈业胡同镇采访,在永丰村民薛永兵的温室大棚内看到的是满眼葱郁,普罗旺斯西红柿架挂上了沙甜多汁的果子,已经陆续成熟上市了。薛永兵介绍说,目前承包了5个大棚,生产的蔬菜一点儿都不愁卖,收入翻了好几番。

  薛永兵是永丰三村的村组长,之前和村里其他人一样,一直以种大田玉米为主,一亩地收入也就七八百块钱,刚刚解决温饱。改种温室大棚蔬菜还得从2016年说起。村里调整种植结构集中建起了50栋大棚,鼓励村民改种温室蔬菜,帮助村民增收。“我们算了一下,一亩大棚的收益就相当于种10亩玉米地的收益,于是我们毫不犹豫,说干就干,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薛永兵说。

  薛永兵说,自从他改种大棚蔬菜以来,农技人员帮助他配备了滴灌、微灌及自动吸肥等先进技术,蔬菜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到了上市的时候,村里借助官方网络平台和其他渠道助力销售。一个大棚年纯收入有2万多元。因为尝到了甜头,薛永兵的大棚已从最初的2个增加到5个。

  凭借脑子活泛、手脚麻利,薛永兵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一亩地收入比之前翻了十几番,一年能收入十来万。200多平方米的红瓦房也盖起来了,卫生间、厨房等一应俱全,日子过得充实快乐。

  去年,他还搭上互联网快车,跟上电商的脚步,一直务农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快手主播,每天中午直播零售农产品,销售额十分可观。今年,他又在村里的禾丰阳光生态农场里承包了3栋温室,种植有机蔬果。

  “政府支持搞特色种植,村里技术人员给排忧解难,没有他们,我们种不出这么好的菜,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你说啥是个小康,我们现在就往小康路上跑着呢!”薛永兵满怀信心地说。

  薛永兵儿女双全。女儿在工业园区务工,月薪5000多,儿子刚毕业,准备去当兵。一家人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与大多数村民一样,薛永兵讲不出“小康”这个词的准确定义,但他知道,通过全家人的努力奋斗,现在的生活就是小康生活。

  薛永兵家仅是永丰村村民的一个缩影。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吴根柱说,村里共有600多户常住人口,村民人均种植土地12亩。近几年随着建大棚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也蹭蹭往上涨,一半以上的农户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有的种植大户最多每年能收入二三十万元。

  “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村民铺好路、搭好桥、服好务,做好村民引路人,让村民放放心心种地。今年,村里计划再建设100多栋蔬菜大棚,并与山东寿光合作发展订单种植,让村民的小康路越走越宽!”吴根柱坚定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读图
“政策加持让我走上了幸福路”
“村里人都说我过的是‘花样年华’”
“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不后悔!”
“铆足干劲儿同心协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