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家是沙漠中的‘牧家乐’!”

刘兴国打扫小院卫生,准备迎接客人。
刘兴国和母亲在自家小院摘菜。
  □本报记者  张兆成  刘宏章  徐跃  李晗

  在阿左旗通古淖苏木希尼套海嘎查,茫茫沙海之中,有一座“金色大漠家庭农场”。

  清晨5点钟,腾格里沙漠的太阳刚刚升起,刘兴国和母亲就起身在院子里架起了一口大锅。

  母亲麻利地把羊肉丁、萝卜、香菇、土豆、西红柿备好,将食材下锅吊汤,一番忙碌后,香喷喷的羊肉臊子面就出锅了。

  “面管饱!”刘兴国赶忙招呼刚刚醒来的客人,又顺手端上几盘特色菜——凉拌沙葱。游客们吃得开心,母子俩看着高兴。

  刘兴国的家庭牧场就是人们说的“牧家乐”。1988年出生的刘兴国,既是嘎查党支部学习委员,更是致富带头人。依托腾格里得天独厚的沙资源和“阿拉善英雄会”等活动,嘎查里“牧家乐”生意红火。

  “我们家以前就是个土房子,在路边摆地摊,游客要我们给做饭,后来我们就拉上一个横幅‘刘家饭馆’,提供简单的住宿和餐饮。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旅游的。后来受到‘阿拉善英雄会’的影响,生意越做越大,经过几年摸索,经营方面逐渐有了经验。”刘兴国说。

  2018年,刘兴国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母子俩以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地接、医护服务为主,在家里从事起沙漠文化旅游经营。

  儿子刘兴国的工作更像是“大堂经理”,负责协调车辆、住宿和活动;母亲王梅香是“厨师长”,负责游客的饮食。

  刘兴国的“牧家乐”,与传统“农家乐”有所不同。除了采摘、烧烤,还有蒙餐制作、压制麦草方格、沙漠植树、原生态放牧等体验活动。母子俩养了100多只本地土种羊,全部用于“牧家乐”的经营。来这里体验放羊项目的游客曾对刘兴国说:“我的下一代没有体验过放羊的经历,你们弥补了我的遗憾,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特别好的经历。”后来还主动添加刘兴国的微信,询问小羊的生长状况。

  在母子俩的家庭农场里,有房屋20间,旅游旺季全部变为客房。客人来自天南地北,其中北京、上海的居多。凭借良好的口碑,刘兴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忙不过来时,就叫上乡亲们一起干,现在全村的旅游车都听他调配。2019年是刘兴国家效益最好的时候,接待了1万多人,纯收入五六十万元。

  刘兴国说:“从前村民的认知就是种地。现在他们把地承包出去,开始从事家庭旅馆,收入可观、前景广阔。”在他的手机里,存储着多家旅行社的联系方式,每天找他联系业务的电话不断。

  刘兴国还特别重视“牧家乐”的线上推广,一有时间就把在沙漠中有趣的活动内容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无数粉丝,也培养了大批潜在客户。其中有一段沙漠救援视频,点击量高达3.7万。

  希尼套海嘎查是当地专门打造的旅游新村,近年来,乘着沙漠文化旅游的东风,像刘兴国一样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家乡,将智慧和勇气播撒在这片金色的土地,让腾格里遍开沙漠之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论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2版:收藏
“幸福生活多亏了这片‘绿’!”
“驼产业‘驼’起小康梦!”
“紫花苜蓿提升了苏木的‘颜值’!”
“我的家是沙漠中的‘牧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