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画作《端阳景图》。
年代:清代。
质地:纸质。
规格:横68.8厘米,纵37.3厘米。
特点:画家余樨的《端阳景图》,描绘的是初夏的野外水旁,日丽水暖,菖蒲亭亭玉立,蜀葵竞相绽放,蟾蜍在水中畅游,豆娘展翅飞翔,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渊源:此画作看似花鸟鱼虫中野趣,其实却蕴含着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古人的卫生防疫观念,画中的植物和动物都与端午节卫生防疫习俗有关。
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生长于浅水滩上,其叶如剑,有香气,可以斩千邪百毒。此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之功。民间有“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之谚语。
蜀葵又称一丈红,端午时节开花,故又得名端午花。蜀葵嫩叶及花可食,皮为优质纤维,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症。所以,蜀葵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除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外,还在家中的瓶中插蜀葵。
端午节有捕蟾之俗。这天,人们早早起来,到河边、池塘边捕捉蟾蜍,做成“蛤蟆锭”,具有消肿、清热、解毒功效。
在《端阳景图》的上方有两只飞行的昆虫,好多人认为是蜻蜓,其实是和蜻蜓相似的豆娘。江南一带的妇女有端午节佩戴豆娘头饰的风俗,以起到驱邪辟疫之作用。
作者:余樨,清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字南洲,江苏常熟人,于乾隆四年进宫中作画,供奉内廷,工花鸟,擅院体画,别出新意。
藏所: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