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好作品

——评电视剧《山海情》
  ◎陈小秋

  用了2天多时间,一口气把23集电视剧《山海情》看完了。这些天耳边一直萦绕着剧中浓烈的西北口音。现在我最想说:这部剧太值得一看了,我也情不自禁要写点感受。

  扶贫大剧《山海情》有看头,与众不同的是没走炒作路线,没在国台播出,不刻意去搞剧情的大起大落,不为谋求卖点去故意营造所谓的矛盾冲突。完全遵循着现实主义风格,在“看脸”的时代于低调中收视率不断高涨,好评如潮,令人震撼。该剧的创作者与其说是娓娓道来,莫不如说是对乡村扶贫现状和众生群像的原生态展示。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涌泉村,在当地党政和福建省扶贫办的对口帮扶下,通过当地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战,实施“吊庄移民”,完成异地搬迁,在戈壁滩上的玉泉营扎根,而后咬紧牙关恢复自然生态,将一片荒芜、风沙漫天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闽宁镇的故事。

  扶贫即扶穷。此前中国真正的贫困究竟是啥样子,以往的影视大多是蜻蜓点水、昙花一现。试想观众连农村穷到什么程度都不知道,还谈得上被作品感动吗?事实上贫困落后各自都有深层复杂的原因,那些避重就轻、浮于表面的创作,甚至盲目献媚的作品,只能说是从根源上轻视了伟大的扶贫工程,不看也罢。

  西海固地区的农民们,世代生活在满目戈壁、气候恶劣、遍地砾石、植被稀少、交通不便的极恶环境。人们脸上、身上满是尘垢,就连农田也得靠人工一点点筛出来好土使用。因此这里的贫困触目惊心,也是全球公认的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剧中光秃秃的大山,没有水源的枯井,低下的教育水平限制着农民的视野,一家家破烂的黄色土坯房、昏暗的屋子、黑乎乎的锅台、炕席都不全的火炕。穷到兄弟3人只有一条裤子,谁有事谁穿着出门,不出去就在炕上围着破被子熬时间;穷到为了一口水窑、一头驴、两只羊的彩礼就能把女儿卖到隔壁村;穷到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纷纷离家出走;穷到由于缺水,当地人起名都以水为轴心:涌泉村、玉泉营、苦水村、马喊水、水旺、李水花……

  《山海情》恰恰就选择了这样最有代表性的贫困点,满怀着理解、同情甚至悲悯,直面贫困和由贫困滋生的种种问题,以点带面地来记录全国脱贫攻坚的伟业。我认为这也是创作者坚守良心、尊重现实、满怀深情的严谨态度,是展现中国东西部协作扶贫的独具慧眼。剧中有很多负重前行、感人至深、富有人情味的帮扶小事,一个个场面构成了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史诗般叙述,观众沉浸在荧屏内外的抚慰和奋斗中,该剧自然天成地产生了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效果。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剧中人物众多,无论是以马得福、张树成、杨县长为代表的扶贫干部,以吴月娟、陈金山、凌一农为代表的福建对口支援干部和农业专家,还有以白校长为代表的忠诚农村教育事业者,以及马喊水、李水花、马得宝、白麦苗、水旺、大有叔这些普通村民……即便有国内著名影视演员黄轩、张嘉益、闫妮、尤勇、姚晨等参演,因他们都用心地和当地人融为了一体,观众难以从群众中把他们分辨出来,这就让全剧真实到了骨子里,剧中人物朴实得让人心疼。

  主人公马德福天真可爱,充满斗志。他从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回老家涌泉村当代理村书记,为了乡亲们摆脱贫困,他从始至终都被困难与无奈整天包围着,他曾说:“自打我参加工作到现在,没有一天不难的。”但他无声的努力终归是坚定执着、雷打不动;还有一贯苦中奉公、正直担当,从来都在路上为群众奔走呼号、献出生命的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树成;还有来自福建对口帮扶、办事同样雷厉风行、身先士卒的挂职副县长陈金山;更有从福建来的菌草培育专家凌教授,他为了实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的承诺,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劳地深入到田间地头、菇棚院落指导村民建棚、种菇。为了增强村民信心,凌教授想方设法出外跑销路,最后竟然采取自掏腰包的方式,给村民补贴菇价,后来为了维护村民利益,他还生生被欺行霸市者打断了肋骨。还有当年支教穷乡僻壤并扎根涌泉村小学的白校长,这个在群众眼里儒雅斯文的人,为了学生几乎倾尽了心血,他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掉队,为了说服那些让不满16岁的孩子去福建打工的老乡,他一家家去劝说,同时被一家家顶撞,仍然含泪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和抗争。

  该剧没有刻意弄出一个坏人,也没用设置拖后腿的对立面,丝毫没有庸常的套路和简单的构思。有的只是从群体生存环境、生存处境、窘迫心理、整体利益出发,以宽厚的视野、理解的角度,尊重每一位村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承认他们骨子里的善良厚道,更多的是还原“面朝黄土背朝天”朴素农民本真的形象。创作者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殚精竭虑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扶贫剧的深度挖掘上,剧中每一句台词都不煽情,却总是不知不觉让人鼻子发酸,看着看着眼泪就出来了。想要赞美,又感觉可赞美的地方到处都是,又无处确定。我们与创作者一道体验了西海固人民的勤劳、憨厚、朴实,感受到风沙中群众强烈的求生欲望。这个群体是逼人心痛的,创作者身凭朝圣般的热情,真实可信地展现了中国大地脱贫攻坚的跋涉脚步。

  扶贫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常说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就要像《山海情》中的以马德福、张树成那样的各级扶贫干部,像家里家外对学生负责的白校长,像田间卷起裤管“出水才见两腿泥”的凌教授。从涌泉村到金滩村,再到闽宁镇,这些扶贫英雄秉持无私无畏的理想主义精神,像拓荒牛一样不等不靠,克服千难万险,埋头工作,带领村民搞种植、跑运输、开商店、搞土建、开药店、搞物流,通水通电通公路,愣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崭新漂亮的移民小镇——闽宁镇。在不声不响中,润物细无声地担当着一地扶贫的脊梁,托起了底层百姓的憧憬和尊严。农民群体的力量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创造出中国举世无双的脱贫奇迹,让阳光普照到每一个父老乡亲头上,用真情实干谱写了一曲黄土地上最靓丽的赞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评电视剧《山海情》
《北京传》——~~~
《暂坐》——~~~◎照日格图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特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好作品
讲述一座城成长的故事
现代大观园里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