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包头市九原区采访,在花园社区一栋楼房前,一台吊车载着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修剪临街一排的杨树。受杨树的影响,生活在这几栋楼里的居民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在社区党支部、物业以及业委会三方的共同协调下,困扰居民多年的遮光问题得到了解决。
花园社区居民李守义告诉记者:“我们向马书记反映了大树遮光的问题后,他们很重视。没过几天,园林部门的人就来修剪树枝了,效率很高。平常还有很多小事儿,只要居民们反映,社区都会及时解决。住在这个社区我们感觉特别幸福。”
李守义说的马书记就是花园社区一党支部书记马希泉,马希泉还是九原区沙河街道花园社区花园小区业委会主任、花园社区“五老报告团”团长、花园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提起马希泉,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除了帮助居民解决树枝遮光问题,花园社区还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住户安装了电梯,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等,很多治理难点都得到了妥善解决,社区变得更加和谐。
居民的诉求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解决,得益于花园社区推行的“红色物业”。“红色物业”就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为主体的“1+3”社区治理体系。“红色物业”推行以来,破解了一批群众所需所盼的突出问题。
马希泉对记者说:“老百姓的诉求通过线上线下,很快就能到达党支部,党支部会及时解决问题。我个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群众贡献一切力量!”
马希泉1939年9月出生于北京,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他响应党的号召,从北京市来到包头市,参加包头市国营农场建设。当时,很多跟他一起来的知青经不起这里的气候、生活环境和劳动强度的磨炼,纷纷离开农场,另谋出路,而他面对家庭的压力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还是选择了留下来,继续为建设好农场出工出力。
1959年,马希泉代表包头市国营青年农场出席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受到自治区领导的接见,并获得表彰与奖励。
1971年,马希泉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干就是35年,先后担任小学校长、学区书记兼校长等职务。1980年至1987年,他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走村串户,发动群众集资,动员企业、个人、场属各单位,向学校献工献料、投入资金,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几年间,他筹集资金258万元,先后将4所小学校舍进行了翻修,建成了清一色的起脊挂瓦标准教室,这在当时堪称是九原区的一流学区,受到自治区的表彰与奖励。
退休后,他仍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退休不褪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1年默默无闻继续为党工作。
2017年,马希泉动员身边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组成“五老报告团”,他们走进社区、机关、中小学校,宣讲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主人”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他们将这3大部分内容列成20个专题,组织开展了25场专题报告会,受教育者达3000人。他们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报告会受到居民、干部、党员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马希泉今年82岁高龄,身体硬朗。担任花园社区一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责任重大。在他的带领下,花园社区一党支部创新推行“三位一体”(党支部引领、业委会监督、物业公司服务)工作法和“党员楼栋长”管理模式,开展“当楼长、亮身份、做表率、争先锋”长效活动。此外,为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业委会随时监督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社区、物业公司的联席会、每年一次业主大会,业委会在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连续3年达90%以上。
马希泉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为了服务好小区居民,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他提出了“将支部建在小区上,服务沉到家门口”的工作理念。自党支部下沉到小区后,居民都高兴地说,有事找一党支部,一党支部现场协调,现场解决,真正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