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出处】

  (北宋)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

  【原典】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释义】

  《尹师鲁墓志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好友尹洙写的一篇悼念文章。尹洙,字师鲁,年长欧阳修6岁。两人早年相识,亦师亦友。

  尹洙46岁去世,一生命运多舛,4次被贬皆是为他人之事,但仍能处变不惊,以义自守。欧阳修仿照尹洙的简洁文风写了这篇言简情深的墓志铭,称赞尹洙遇事无论难易,都敢于尝试,并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这也正是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500多年后,钱谦益在《王季木墓表》一文中,称赞明末诗人王象春:“遇事无难易,勇于敢为,似尹师鲁。”

  全文大意为,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古今,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都敢于尝试、勇于行动,这是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因处境艰难而死。

  【启悟】

  古人有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要想做成事,要想有所突破,首要的是有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的勇气,勇于闯新路、敢为天下先。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翻看历史,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创举;无论是改革开放中安徽小岗村的包干到户,还是深圳蛇口撼天动地的“开山炮”;无论是“天眼”探空、“蛟龙”深潜,还是“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哪一件不是“敢”字当头、“干”字为要创造出来的?

  历史和实践生动地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兴旺还是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敢闯敢试、“勇于敢为”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如果没有敢为人先的创造力、勇于实践的行动力,党和国家事业就不可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不会有今天锦绣繁华、国富民强的大好局面。

  邓小平同志曾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敢想敢试、敢干敢为,是唯一出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等别人把路子都探明白了,觉得没有风险了,条件都成熟了再去干,机遇也就不复存在了。

  当前,面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面对经济工作的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勇于敢为”的胆识和担当,勇敢地去闯、去试、去干,解放思想谋发展,放开手脚干事业。只要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每个人都保持敢冲敢拼的斗志,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涉险滩、打硬仗,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就一定能闯出新路子、拼出新业绩。(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评论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包头
   第08版:乡村振兴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
“拒”中显廉
中医医院智慧化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向价格违法行为亮剑
年度总结不能炮制“亮点”
为乡村振兴更多注入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