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试剂盒”“药品不单售”“四天内价格翻一倍”……近日,面对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价格乱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价格巡查与执法行动,向价格违法行为亮剑,回应民生关切。
药品不是普通商品,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各地相继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人们对防疫相关药品的需求出现了一波小高峰。一些地方部分热门药品价格一路上涨,远超其市场价数倍,同时,抗原检测试剂的价格也成为涨价“重灾区”。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和原料成本近一段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供不应求的物资出现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也符合市场规律。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乘人之危,趁机哄抬物价甚至坐地起价,加重了群众抗疫负担,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影响疫情防控措施精准到位。这些借疫生财行为不仅失德,有的还涉嫌违法。
我国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抗疫当前,对将非法牟利之手伸向群众急需药品的不法行为,应从快从严查处,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维护抗疫大局,对借疫生财行为严惩不贷。
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从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对涉疫物资生产经营者划出“九不得”红线。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价格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借防疫之机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一些无视法律条文、践踏道德底线、打抗疫药品歪主意的违法行为,加强“全链条”监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快从重严打借疫生财行为,让哄抬物价者付出应有代价,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震慑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良好价格秩序,确保疫情时期物价稳定、人心稳定。
守好“药箱子”,保供稳价是前提。对借疫生财不法行为要形成“伸手必被抓,露头就要打”的高压态势,让不法行为无所遁形。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协调力度,保证充足的产能和市场供应,畅通物流渠道,满足居民合理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消费者也要适量备药、科学服药,切勿盲目跟风大量囤药,坚决抵制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