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备急千金要方》 古代临床百科全书

  □雷焕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的朝代之一,不但有杰出诗人、画家、政治家等,还有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孙思邈(约541年—682年),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他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时识字过千,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所以他18岁立志学医,20岁开始为乡邻治病,被称为“圣童”。

  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受百姓崇敬。孙思邈在民间行医时,发现好多医生都不愿意公开独家药方,他便下定决心要写一本医学专著,方便人们求医问药。

  唐永徽三年(652年),经过30年的研究、收集整理,孙思邈写出了《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重于千金,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该书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辨证施治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其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脉学1卷及针灸2卷,共计233门、方论5300首。

  《备急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症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备急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备急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它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现存最珍贵的《千金要方》为日本江户医学馆发现的宋版,据此影印500部,赠给我国1部,珍藏于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专题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法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备急千金要方》 古代临床百科全书
《孝经》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洗冤集录》 世界首部法医学专著
《汉隽》 归类注释《汉书》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 俗文学最早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