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图书馆藏《汉隽》,宋代诗人林越著,明代隆庆四年七瑞山房汪大节刻印。七瑞山房刻书仅《汉隽》一书,且流传稀少。“汉”是指《汉书》,东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隽”,为隽永流长之意。《汉隽》是给《汉书》中的词语作解释的专著,在宋、元、明时期是不折不扣的畅销书。通过此书,学子们可以提纲挈领地掌握比较深奥的历史知识。
翻开《汉隽》,书页呈暗黄色,每半页大字8行,注释为小字,双行排列。前有《自序》,称大可以详其事,次可以玩其词。后有元代学官袁桷重刻《跋》,称《汉隽》之作,盖为习宏博便利,斯为定论矣。正文前有元代揭傒斯的《重刻汉隽序》。
《汉隽》全书十卷,每卷5篇,共50篇。林越从《汉书》中选取内容相关的词,按类别编纂成篇,每篇以所选词的头两个字作篇名。每个字、词下有颜师古、张晏等大家的释文。比如,卷一分为五篇,即“称制、三宫、群僚、调补、按职”。这5个词都是每篇的篇名,各篇下再有若干个字、词,如称制、称孤、陛下、朕等与帝王相关的字和词。字、词下的释文又以“曰”开头,如:“称制”一词释文为:《高后纪》临朝称制。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汉隽》主要价值就是通过对《汉书》按字词进行归类注释,为科举之士提供方便,宋、元、明历代都有不同版本流传,尤其在明代流传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