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文艺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入选剧目歌剧《白毛女》观后
歌剧《白毛女》剧照。
  ◎刘尧晔  

  2023年7月10日至11日晚,歌剧《白毛女》在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讲述了杨白劳、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喜儿和广大农民翻身解放的故事。该剧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经典保留剧目,受到“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邀请,以改善剧目演出结构,提升剧场演出作品层次,满足广大群众高水准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了本届艺术节“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包括笔者在内,全场观众在近3小时的演出中享受了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当走出剧场,我的思绪依然沸腾,随着剧中那熟悉又新鲜的旋律,回溯起这部作品的历史。

  提到《白毛女》的诞生,就必须要重温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围绕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核心命题,全面论述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革命、文艺与人民大众、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等重大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主体”的艺术观,强调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指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革命文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一切革命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的指导下,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建设进入了新的高潮,其代表之一就是延安自1943年开始的新秧歌运动,艺术家们深入民间采风,创作了《兄妹开荒》等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它们为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观众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1944年,时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的周扬得知“白毛仙姑”这一极富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后,认为非常适合作为第一部大型歌剧的题材,于是任命戏剧系主任张庚担任创作组组长,组织贺敬之、马可等文艺骨干集体完成创作。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大型综合性舞台剧《白毛女》于1945年作为党的“七大”献礼之作诞生,并从此成为中国红色文艺的代表作。

  当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诞生的不只是《白毛女》,更是一批自延安散播出去的红色文艺火种,这其中就包括成立于1946年的内蒙古文工团,其团长周戈就曾是延安新秧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的秧歌剧《一朵红花》受到广泛欢迎。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戈从延安分配到晋察冀中央局所在地张家口,当时,内蒙古解放区急需戏剧等方面的创作人才,乌兰夫见到周戈之后,非常高兴,随即动员他到内蒙古工作。周戈接受了邀请,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这就是蒙古剧《血案》。乌兰夫将这部剧用“民族的形式,革命的内容”加以概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就是内蒙古文化”。在《血案》大获成功之后,周戈于1946年担任了新成立的内蒙古文工团第一任团长,并于1947年开始将《白毛女》《兄妹开荒》等戏剧作品陆续排演出来,让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亲身感受革命文艺的魅力,让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这些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传播开来、深入人心。除周戈外,内蒙古文工团的早期领导中,陈清漳、张凡夫等人亦是自延安来,他们齐心协力,用全新的革命文艺理念为内蒙古构建起了新的文艺范式。新中国舞蹈学奠基人吴晓邦先生也曾为内蒙古文工团创作多部经典作品,他培养了多名学生,并将贾作光介绍到团里工作,开辟了内蒙古新舞蹈的广阔天地。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年后,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现实高度和未来高度,对文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出了精辟论述,深刻阐明了事关文艺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也正是在这篇讲话发表后的第二年,由文化部组织复排、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的新版歌剧《白毛女》,结合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戏剧结构、音乐编排和舞台呈现进行创新调整,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激活经典生命力。作为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自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首演,先后经历了延安版、张家口版、东北版、北京版、中央实验歌剧院版等多个版本,到2015年这一最新版本,已走过了70余载岁月。它的不断更新,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与时俱进、继承创新的样本。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号召下,内蒙古也先后创作出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和《骑兵》两部立足本土文化、展示时代风采、接连获得“文华大奖”的舞剧,在“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上交出了精彩的答卷。这两部作品中,《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对这一全国知名IP的最新舞台阐释,像《白毛女》一样历久弥新;《骑兵》则是将内蒙古具有代表性的马文化元素与革命历史题材巧妙结合起来,营造出富有震撼力的舞台效果,也将贾作光先生开创的《马刀舞》等内蒙古新舞蹈范式继承并发扬光大。

  在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白毛女》正是这样一部符合“两个结合”的优秀作品,它创造性地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歌剧经典元素结合起来,将古典戏剧的浪漫表达与现实革命题材结合起来,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之路,生动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这也正是它能从延安一路走来,至今长盛不衰的成功经验所在,是值得我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和领会的。

  顾昔思今,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新时代,内蒙古的文艺事业理应更有新作为。我们需要进一步与中央文艺院团及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引进作品、开拓眼界、提升水平,在“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引进这样一部经典红色文艺作品,就是首都与内蒙古的又一次文化深层互动。我们应当通过深入学习以上述3篇《讲话》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着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创作出更多像《血案》《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一样的优秀文艺作品,用艺术实践不断丰富和展示新时代的内蒙古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让红色文艺之路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巴彦淖尔传》读后
~~~——“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入选剧目歌剧《白毛女》观后
~~~——哲里木版画发展综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生态环保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深情修复巴彦淖尔记忆
红色文艺之路越走越宽广
科尔沁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