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久久为功构筑北疆绿色长城

  ◎袁宝年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连着一锤敲,创造出更多绿色新奇迹

  天空湛蓝、山林葱郁、河湖澄澈、草原辽阔……放眼北疆大地,一幅幅绿富同兴的鲜活画卷正在内蒙古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定位,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极大改善了全区生态环境。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只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能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累计防沙治沙规模居全国第一、年均防沙治沙规模居全国第一、累计造林种草居全国第一……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昭示着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尚不稳固,仍需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为北疆大地再添新绿,以扛牢“国之大者”的高度自觉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唯有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持之以恒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全要素全方位治理的格局立起来,以挑大梁担重责的使命担当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成效,从薄弱环节着手、向最佳效果努力,苦干实干、勇毅前行,才能守护和不断扩大亮丽内蒙古的绿色版图。

  苏和老人十年如一日坚守荒漠,人工种植梭梭9万多株,在额济纳旗茫茫戈壁建起一道绿色屏障;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经过三代人40余年努力才让“沙海”变“林海”;“绿色乌审”治沙群体,60年接力植绿才使“不毛之地”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北疆大地一个个绿色奇迹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这也充分说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连着一锤敲,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多绿色新奇迹。

  伟大人民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在北疆大地上,几代人接续奋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荒漠,用智慧和力量播撒绿色的动人故事比比皆是。一个个改善生态、守护家园的“内蒙古故事”,更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踏上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新征程,内蒙古作为主阵地、主战场,更当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知责担责、知重负重,勇担使命、不畏艰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守护好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持续行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转化为全区上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的坚守者和践行者,从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不断创造生态文明建设新奇迹,把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让我们行动起来,拿出不畏艰险的恒心和久久为功的耐心,为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作出更大贡献,让北疆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蒙古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特刊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科技
久久为功构筑北疆绿色长城
“加鞭”更要“加料”
关爱环卫工人
学所以益才也 砺所以致刃也
“分区定价”还需优化服务
把纪律挺在前面让警醒成常态
用法治构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