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草创中心首次创制耐草甘膦苜蓿新种质

  本报5月15日讯  (记者  李国萍)近日,由蒙草科研团队牵头的国家草创中心(筹)联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首次创制了高抗低残留耐草甘膦紫花苜蓿新种质,相关成果已发表于期刊《生物技术通报》。

  一直以来,被誉为“牧草之王”的苜蓿高产质优,但是在建植过程中易生杂草,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应用除草剂防治杂草同时同样也会伤害苜蓿。如何在不伤害苜蓿的情况下控制杂草,生物育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选育耐草甘膦的苜蓿品种。

  据悉,该苜蓿材料可耐受10倍生产用草甘膦浓度,并且喷施草甘膦30天后,草甘膦残留量降低90.2%—99.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可以简化苜蓿田间耕作管理方式,对苜蓿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今后,国家草创中心(筹)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双方拟在中间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等生物安全评价工作,形成高抗低残留耐草甘膦紫花苜蓿新品种,进行产业化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思·享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资讯
国家草创中心首次创制耐草甘膦苜蓿新种质
织密“天地空”一体化防控网
共筑坚实“防火墙” ◎正文
东方白鹳经人工招引 成功孵化出幼雏
内蒙古首个森林草原 督查保障系统投用
62年的传承接力
内蒙古1.64万名河湖长守好河湖“责任田”
“一亿棵梭梭”根植 荒漠固沙又增收
千簇万丛漫山红
赤峰市有了毁林毁草 联合办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