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62年的传承接力

  □本报记者  李国萍  通讯员  刘忠友

  初夏的赤峰市林西县大冷山林场,满山的树木,满坡的黄绿。哈什吐护林中队护林员刘学彬每天行走在大山深处,守护着广袤的森林。尽管每天的生活简单枯燥,但刘学彬深知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他所负责的大冷山林场是林西县面积最大的国有公益型林场,也是自治区级森林公园,这里也记录着他家三代人传承接力62年,默默守护山林的事迹。

  刘学彬对现在守护的哈什吐林区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片林是他爷爷当年参与栽下的生态林。他说:“爷爷刘广富是1962年建场初期的第一代林业工人,当过护林员、木工场场长。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带领工人们春季育苗,夏季造林,秋季整地,冬季采伐,还要骑马巡山护林,一年四季不停歇,一心一意建设林场”。

  1985年,刘学彬的父亲刘艳军接过爷爷的接力棒,成为林场的一名工人。2003年大冷山林场林区被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父亲刘艳军作为第二代林业人,又成为林场的第一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直到退休。80年代的林场条件依然艰苦,这代林业人继续育苗、造林、采伐,直到有一天,停止了采伐,他们完成从“创业人”到“守业人”的接力。

  2015年,在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下,刘学彬也成为一名护林员,接下了他们守山护林的接力棒。

  “现在,我每天都要进山巡查,林区的道路崎岖,车辆到不了的地方,我就骑马或者步行。”刘学彬说,几十年来,他们三代人爱场如家、爱林如子,守护同一片森林,将青春奉献给林区的同时,也见证着林场的不断发展。

  目前,大冷山林场有林地22.1万亩,灌木林地27.1万亩,木材蓄积量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2.94%。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一双双磨损破旧的黄胶鞋,是一件件浸满汗水的迷彩服,是一个个用脚步丈量青山的护林员身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思·享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资讯
国家草创中心首次创制耐草甘膦苜蓿新种质
织密“天地空”一体化防控网
共筑坚实“防火墙” ◎正文
东方白鹳经人工招引 成功孵化出幼雏
内蒙古首个森林草原 督查保障系统投用
62年的传承接力
内蒙古1.64万名河湖长守好河湖“责任田”
“一亿棵梭梭”根植 荒漠固沙又增收
千簇万丛漫山红
赤峰市有了毁林毁草 联合办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