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各地逐步建立起“人防+技防”的智能化预警监测体系,掌握了应对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的主动权——
伴随着阵阵轰鸣声,航空护林直升机腾空而起,在划设的8条航线内开始对包头市重点防火区域展开森林火情巡查监测……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站管护员在执勤点,对入山人员进行例行登记和森林防火宣传……
坐在监控室里,呼和浩特市凭借210套远程视频监控、98套卡口监控可实时查看全市防火区域……
一棵树能制成一百万根火柴,而一根火柴能毁灭百万公顷森林。每年森林草原防火季,人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标语。近年来,内蒙古各地通过天上看、地面巡、空中望,织密立体化防护网,掌握了应对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的主动权。
进入5月,随着踏青出游市民的增多,增加了野外火源的管控难度。5月14日早6点,包头市东河区森林草原防火大队主任邓胜刚和另外2名队员带好装备出发,他们的巡防路线是大青山沿线。防火车上,风力灭火机、电动水枪、组合工具、油锯等常用工具一样也不少,12人的防火队每3人一组,每天都进行着“机动+徒步”巡护。
“我们一直坚持疏、导、堵相结合,所有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定岗、定人、定责。通过守沟口、看山头、盯坟头、巡林区等方式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巡护制度。尤其是从2023年开始,公安部门合理布置警力和我们一同维护卡口秩序、开展林区巡查,闯卡闹事行为越来越少,配合的群众越来越多……”包头市林草局森林草原防火科科长付学全,说起这些年在森林草原防火方面取得的成绩,总是感慨全市158个防火成员单位的多方联动、履职尽责。在他看来,森林草原防火说一千道一万,责任落实才是关键。
近年来,包头市统一部署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通过市、县(旗、区)、乡(镇、街道)、村、队5级联动,应急、林草、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层层压实防火责任,实现了“天地空”一体化管理。
据初步统计,今年春季防火期,全市出动无人机1320架次,巡护670次(回),地面参与一线防火的人员达到13062人(次),所有旗县市区均实现了智能防火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全天候对辖区森林草原进行监控,随时掌握、报告区域内的防火状况。
在兴安盟突泉县学田乡三合村,村级林草长刘长春每天都要和护林员们一起巡山护林,及时发现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并立即向上级林草长报告。但是仅有护林员远远不够,需要“人防”与“技防”形成合力。一般情况下,护林员平均巡护1平方公里需要2个小时,按每天9个小时计算,护林员每天可对4.5平方公里的林区进行防火巡护。而防火监控体系只需15分钟就可监测28至314平方公里的林区,相当于6至70个护林员一天的工作量,还不受天气和时间影响,可实现全天候工作。
为此,从2022年开始,突泉县便开启“智能森防”模式。“我们在全县境内安装卫星天眼系统,系统监测范围大、效率高,监测准确、定位准确、反馈及时,能够详细记录火点相关信息。而且卫星云图清晰立体,且实况播放,大大提高了防火工作效率。”突泉县应急管理局森林草原防灭火股科员付青锋说。
突泉县只是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的一个缩影。今年,兴安盟被自治区林草局列入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标准化示范点建设,通过实施网格定人,将全盟56个乡镇、30个国有林场、18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等林草经营单位,划分为104个乡级网格;850个行政村、355个林草管护站划分为1205个村级网格。有“人防”基础、“技防”水平和“物防”保障,逐步实现“人工防”到“数字防”转变。全面增强了全盟网格化管火能力、提升了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火灾不留情,预防要先行。内蒙古森林草原防灭火戒严管制期为春季4月1日至5月31日、秋季10月1日至10月31日。每年3月初,自治区政府便会向各盟市旗县下发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命令,要求各地压实防灭火责任、加强预警监测、严格督导问责。各地也通过开展“真刀实枪”的防灭火演练、安装布控防火监控系统、组建无人机灭火队等,建立起“天地空”一体化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了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草原防火,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