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方白鹳经人工招引 成功孵化出幼雏

  □本报记者  霍晓庆

  东方白鹳繁殖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属于濒危物种,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日,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好消息,6巢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成功孵化25只东方白鹳幼雏,且筑巢和鹳卵破壳时间比去年提前了20余天,人工招引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取得实质性进展。

  地处兴安盟科右中旗东部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全球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上。近几年,保护区通过河道疏浚、河湖连通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湖泊湿地面积由过去554.8公顷,增加至3808.9公顷,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高,吸引了各种鸟类在保护区内“安家落户”。根据科研监测数据,2023年保护区共监测到鸟类11目17科34属65种190277只,数量为5年前的9.5倍。

  为增加“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保护区管理局于2021年起,累计设置了15处人工招引巢,实现了东方白鹳连续3年在保护区境内筑巢繁殖,且繁育数量呈逐年增加。2023年,保护区共监测到东方白鹳284只,今年又监测到63只。

  下一步,保护区管理局将以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幼雏孵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巡护监测频次,持续完善保护区生态环境,着力做好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保护及相关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归档,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思·享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资讯
国家草创中心首次创制耐草甘膦苜蓿新种质
织密“天地空”一体化防控网
共筑坚实“防火墙” ◎正文
东方白鹳经人工招引 成功孵化出幼雏
内蒙古首个森林草原 督查保障系统投用
62年的传承接力
内蒙古1.64万名河湖长守好河湖“责任田”
“一亿棵梭梭”根植 荒漠固沙又增收
千簇万丛漫山红
赤峰市有了毁林毁草 联合办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