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者,实之宾也。古往今来,但凡能被后人所歌颂铭记者,无不是以实干诠释担当,靠实绩赢得口碑。刷金的菩萨不经擦,纸糊的鲜花怕雨水,名不副实的虚名犹如昙花一现难以持久。一个人的名声,靠高尚品德、清廉本色来赢得,凭能力素质、工作实绩来支撑。名声的大小,取决于实绩的多少。如果执迷于如浮云一般的虚名,很容易一叶障目,落得个贻笑大方的结局。
为官一任,不是不需要名声,关键在于如何留下清名与美德。当共产党的官,就要求一个问心无愧,养一身浩然正气,修一颗赤子之心,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倘若为了博得名声走捷径、抄近道,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往往是从图虚名始,以得实祸终。要知道,标榜作秀得来的名誉,必然会被群众遗忘,只有靠苦干实拼,用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政绩换来的名誉,才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为官从政,期望得到组织的奖杯、群众的口碑,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好名声不是白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是用无数汗水铸就的,是用闪光人格书写的,如果不付出一些辛苦、不作出一定贡献、不干出一个样子,很难得到真正的好评。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要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显扬,而应该追求足以使名声得以显扬的德行能力,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办实事而不图虚名,求实效而不做虚功,淡名利而不求显赫,才是赢得民心和好口碑的正确路径。
“古之君子,耻有其名而无其实。”如何看待名利,是检验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共产党人的个人追求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兰考高大挺拔的焦桐,杨善洲留下的郁郁葱葱的林场,村民请求将沈浩安葬在小岗村的红手印,就是老百姓最好的评价,也是领导干部写在大地上、人心里的政绩。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沈浩、廖俊波……那些被群众铭记于心、时常怀念的好干部,他们的好名声哪个是靠争来、要来的?
实至方能名归,格局决定结局。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为党尽责、为民造福,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实事,自会赢得老百姓的由衷夸赞和信任支持,在群众心中铸就永恒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