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创新突破 同向共进

——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教育事业的发达程度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力强盛,而青年一代是否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又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在新时代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进行自我审视、自我监督和自我革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传统教育到信息教育,不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逻辑的回归,也是因时而进的思政体系重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合理融入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要素。通过有组织、有规划的安排,把正确的社会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通过传统教育的方式进行传播,努力提高受众个体的思想意识水平。我国传统教育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时代更迭,传统教育求“新”求“变”已然成为大势所趋。通过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传统教育到信息教育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变革,为各个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同向共进的局面打下了坚固基础。

  加大力度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型。“课程思政”是符合规律性、必然性以及目的性的大趋势,它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高度升华,不仅可以满足新时代新背景下教育体系新的教学需求,也可以推动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型,首先,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课程思政”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最先进之处就在于它可以与任何一门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深入挖掘出不同课程之中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和育人能力。要让学生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大升级。其次,要重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力军,对于最终的建设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对于教师本身而言,他们在不断提高专业的业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增强育德能力和育人意识,承担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现象的出现。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制度机制,保证德育工作规范进行。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教育教学反馈机制等,完善从顶层设计到统筹规划的每一个步骤,使得每一项措施都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此外,还需要注意学校文化建设,通过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途径来间接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校园学风建设,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努力实现传统教育到信息教育的升级。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单纯的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复杂的学习需求,也难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借助网络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更好地丰富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为原本枯燥的课堂教育增添活力和生机。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本身处于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包围的环境中,这就要求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氛围,保证思政教育的活力和创新力。另一方面,互联网视域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还要具备及时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对于能否顺利运用互联网工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在几代人的摸索中不断前进,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需要树立长远意识,不仅要把握当下的潮流和契机,同时也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决心。只有充分结合当下和未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同时具备知识素养和价值导向的全方位、高层次人才。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李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资讯
   第07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8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春运路上的“家乡味道”
创新突破 同向共进
“边城速通电”模式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一严到底正风纪 激浊扬清促担当
“银发服务”保障老年旅客温馨出行
762.2884亿千瓦时! 内蒙古电力集团包头供电公司售电量再创历史新高
情系群众保民生 排忧解难送温暖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育教学创新成效显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