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搁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往大了说,国防、医疗、交通、教育全面发展,往小了说,就这桌上的水果,以前哪有这么多品种,国家强盛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提起这些年生活的种种变化,家住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铁西街钢花社区的老党员黄绍先感慨不已。
从每个月工资34.5元到退休金5000多元;从一家老小挤平房到住上舒适的楼房;从生产一线的工人到社区里颇有威望的“五老”网格员……出生于1949年的黄绍先为自己是共和国同龄人而感到骄傲,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跟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个人小家和国家紧密相依,一步步走向幸福生活。
黄绍先12岁时与母亲从吉林省来到兴安盟定居。“那时候这里都是土路,路两边是庄稼地,在车站接站的都是马车、驴车。”黄绍先说,他在乌兰浩特市上小学时,冬天教室没有暖气,他每天到班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点起炉子。提起艰苦的求学生涯,他记忆犹新。
中学毕业后,黄绍先来到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吗呢吐村插队,随后进入乌兰浩特钢铁厂(今敬业集团内蒙古乌兰浩特钢铁厂)工作。“我在乌钢食堂烧过水、干过零活,在铁矿卫生所烧过炉子,参加培训后还当了一段时间赤脚医生。”黄绍先说,1973年,他被分到乌钢轧钢分厂,在生产一线从事调度工作。
“我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2009年退休。”提起在轧钢分厂工作的那些年,黄绍先滔滔不绝,“开始的时候,需要工人们抬着钢材送到各生产环节,工人累效率还低,后来,逐渐发展到机械化生产,工人轻松了,产量也提升了。前段时间我在新闻上看到乌钢又有新的生产线投产了,你说这变化多大。”
1976年2月17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黄绍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81年,他与来自突泉县的侯丽华相识相知,喜结连理。婚后,侯丽华也进入乌钢工作,夫妻二人共同奋战在生产一线。
“那时候我俩虽忙,日子过得有劲头。他工作认真、乐于助人,在乌钢那些年,他从没误过班,平时积极参加义务劳动,节假日也经常给同事替班,他在我心里一直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侯丽华说。
如今,黄绍先与妻子早已退休在家,闲不住的他又在社区担任了“五老”网格员。钢花小区开展外墙保温工作,邻居老人生病住院,将家里钥匙交给黄绍先,他便帮忙照看房屋,打扫卫生;楼栋更换单元门,他负责联系房主,协调费用统一交给社区;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他积极参与……黄绍先将满腔热忱倾注于社区服务之中,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桑榆”担当。
从1949年到2024年,75年风雨兼程、75年风华如歌,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黄绍先,见证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切身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国家越来越强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咱们中国人的生活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强!”黄绍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