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海霞:让患者重见清晰世界

  □本报记者  白莲

  “我们不仅要让患者看得见、看得清,更要看得持久、看得舒服,享受良好视觉效果带来的高质量生活。”

  从事眼科医学多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主任赵海霞教授做过的手术数不胜数,为近视眼患者的生活锦上添花,是她矢志不移的追求。

  “让患者安全摘镜,回归清晰世界”

  无论职业需要、提高生活品质,还是增加颜值和自信,做手术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人治疗近视不约而同的选择。

  让患者安全摘镜,无负担回归明亮清晰世界,对屈光不正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是治疗屈光不正最基本的手术方法。角膜屈光手术中负压吸引所致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的影响一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安全性成为相关研究的核心。

  2005年,赵海霞从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博士毕业,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领导的真诚邀约下,放弃了北京的发展机遇和优厚条件,说服家人回到母校,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名眼科医生。

  2006年起,赵海霞与团队开始对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列、连续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团队发现,基因表达差异倍数较高的基因多数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因而不会造成RGCs永久性凋亡,而是引起暂时可逆性变化的规律。

  “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术中负压吸引控制在45秒内,不会受到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浓度的影响。”团队得出科学结论,在LASIK及SBK等各种角膜屈光手术过程中,要尽量缩短负压吸引的时间,并结合临床,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术前筛查标准、术中手术技巧和术后随访机制。

  相关科研成果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也为LASIK/SBK手术及早期青光眼和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研究思路和临床指导,其中基础研究的有些科研方法及实验手段,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赵海霞积极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基层医院技术的提升,在区内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培训,开展国家级、自治区级继续教育项目,并在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鄂尔多斯中心医院等兄弟医院进行技术推广。

  由于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医疗成果获得重要科技奖项十分难能可贵。2018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结构、功能影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因立题新颖、方法先进、资料完整、数据可靠,一举夺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该院建院来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项目。

  “看到患者快乐,我有种说不出的快乐”

  赵海霞出生于乌海市,幼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选择学医,是因为母亲的坚持——“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你如果能够帮人把病治好,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会更快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以往为了安全性得到保障,许多人不辞辛苦跑到外地求医。现在,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

  赵海霞常说,医患和谐靠的是相互体谅。在该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常常是清早开始接诊,至中午1点多才结束,医生还没离开,走廊里的患者又排满了。

  “我常被患者的信任感动着,告诉自己要守住初心,对得起这份信任。”为了满足更多人就医需求,赵海霞主动提出每周六加出一次门诊。

  赵海霞的最高手术纪录是一天接待28位患者56只眼。眼科手术主要依靠显微镜完成,长时间工作负荷造成她肩膀和手腕严重劳损,每次“上阵”前都得烤电,贴止痛贴。

  “提高手术安全性,靠的不仅是技术,更需医患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在她随身携带的小包里,还有一个必需品——咽炎片。术前充分沟通、术中心理安慰疏导,几乎每台手术她都是边做边讲下来的。

  看到患者发自内心的感激,赵海霞有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满足。

  “先做个好人,再当好医生”

  儿时的梦想最终实现,赵海霞不仅成为医生,也是一名优秀的眼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传授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她常把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与感悟与学生们分享。

  “人生,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每一堂研究生新生课,赵海霞都告诫自己的学生,医生不仅需要一双纤巧的手、严谨的工作态度、敏锐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赵海霞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放着她和学生的合照。提起这些优秀的孩子,言语间她饱含满满的爱意和骄傲。

  相对于治疗近视眼,预防更加重要。赵海霞带着学生一直致力于眼科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讲座,提高全民的眼健康意识。

  近年来,赵海霞教授多次走入中小学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及视力保护宣教,为学生建立防控档案,将近视防控“跟在后面跑”变成“主动站在前面拦”,并提出逐步在我区近视防控中结合地理、人口特点,构建以各地近视防控中心为依托的区域性近视防控体系。

  2018年,赵海霞团队所在单位获批成立“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并加入了全国眼视光联盟。团队还牵头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协会眼科管理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眼视光分会”,为自治区眼科及眼视光领域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

  【记者手记】

  医者的情怀,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的悲悯之心,也是创新引领、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赵海霞始终坚守在一线,带领团队将研究视野锁定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视光学技术领域“一亩三分地”里,不仅接地气,而且技术含量满满。

  立足前沿,面向实际需求,团队将医疗卫生科研与自治区医学科学发展相融合。先进的健康医疗理念不仅在北疆大地落地生根,相关科研成果也不断地提升着临床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带动引领,让更多本土患者从中受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读图
要闻一览
赵海霞:让患者重见清晰世界
长了翅膀的“消防车”
蔬菜长“墙”上
感受海洋魅力
恐龙时代昆虫物种 “大角怪”亮相
可能增加痴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