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清珐琅彩鸣蝉鼻烟壶。
年代:清代。
质地:陶瓷。
规格:高6.5厘米。
特点:唇口,短颈,扁圆腹。腹部右上角用珐琅彩勾画出几枝柳叶下垂飘拂的状态,一只硕大的蝉儿紧紧地趴在柳梢上。蝉儿通体黑褐相间,腹部纹理清晰,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四片薄翼宛如晨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渊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盛夏之际,天气炎热,蝉声阵阵,平添了几多乐趣。夏至物候有“蜩始鸣”之说。蜩又叫做蝉,俗称知了,是一种在树上活动的昆虫,夏至时节,震动几乎透明的两大翅膀,发出一阵清脆的声音。一般把这种声音叫做蝉鸣。由于夏至时节的气温非常适合蝉的生长,不论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都可以听到非常响亮的蝉鸣声。
蝉在古人的眼中,是一种神圣的灵物,有着很高的地位,寓意着纯洁、清高、通灵。从汉代开始,人们都以蝉的羽化来喻重生。蝉初冬入土,来年夏季幼虫从土中钻出,羽化成蝉,栖于丛林树干之上,所以在古代葬礼中,人们会把玉蝉放入逝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的一生虽然大多时间都在泥土中度过,但待其蜕变为蝉时,却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汁露水为食,正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用其来比喻人之高洁的品德。
鼻烟壶是盛鼻烟的容器,也是集中华艺术精华为一体的袖珍艺术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从欧洲传入我国。
点评:比例匀称,造型规整,富于美感,寓意美好,方寸之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藏所: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