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在扬州博物馆二楼大厅,透明的恒温恒湿展柜里陈列着一艘唐代竞渡船,整船用一棵巨大的楠树树干当中刳空而成,树梢为船头,树根为船尾,全长13.65米,宽0.75米,内深0.56米,舷和底厚各0.06米。船头右边有一拴绳的木扣,船尾有2个方形的穿孔。船两头微翘,以檀香胶合并钉补木板。由此可见,唐代扬州之富庶繁华。这艘船1960年3月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区施桥乡夹江内。船身虽因年代久远有裂缝,但仍不失当年风貌。
楠木是我国珍贵树种,西汉陆贾在《资质》一文中将其列居“天下名木”之一。到了明清时期,贵为皇家专用木材。
龙舟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龙舟竞渡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理念。目前所见关于龙舟竞渡与端午的联系最早记载出自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
另据唐代史料记载,扬州民俗,每年端午这天要在江边支流举行“竞渡采莲龙舟之戏”,观众数万,热闹非凡。唐朝诗人卢肇的《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端午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