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沙林呼都格嘎查梭梭林基地,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只见数万亩人工种植的梭梭林在阳光下随风摇曳,踏进林内,登高远望,茂密的梭梭林铺向远方,盎然绿色遮盖住了昔日肆虐蔓延的漫漫荒沙。
“现在,我们苏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梭梭,最多的有几千亩。”正在梭梭林浇水的该嘎查牧民谢军仁擦着头上的汗珠说道。“经过近年来的植绿,我们嘎查的生态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被多了,风沙少了,生态改善,野生动物也增多了,过去很少见的兔子、狐狸等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走进林中时常遇到。”
近年来,阿右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突出抓好荒漠林草植被保护恢复区、沙害综合治理区的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描绘出一幅大漠驼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据了解,近年来,阿右旗通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抓好“封禁保护、自然修复、人工建设”三大关键,着力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补奖等重大生态保护政策,对全旗365万亩天然梭梭林、838万亩天然白刺林和12万亩天然甘草进行有效保护,并人工种植梭梭林面积累计达254万亩,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如今综合草原植被覆盖度由15%提高到17%,森林覆盖率达7.6%,日益改善的生态,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过去相比,该旗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有了明显增加,目前全旗境内共有脊椎动物9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
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的同时,阿右旗为了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当作产业来经营,依托天然丰富的梭梭林、天然白刺林、天然甘草和人工种植梭梭林的沙生植物资源,鼓励农牧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肉苁蓉为主的特色生态沙产业,昔日的“沙窝窝”正在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饽饽”。
“种梭梭林,可是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既能治理沙害,又能增加收入,每年都会给我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近年来通过植绿,我们嘎查周边种植梭梭林已达55万亩,嫁接苁蓉8万多亩;仅此一项,每户农牧民年增收近3万元,梭梭林成了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阿右旗曼德拉苏木浩雅日呼都格嘎查牧民宝花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该旗接种繁育肉苁蓉35万亩,全旗登记注册生态沙产业企业8家,成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46家,生态沙产业让从业农牧民年人均增收2万元,实现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绿色发展获得感,该旗对城镇和嘎查村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按照“舒朗大气、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城镇的定位,该旗先后建成和实施了沙漠植物园、巴丹吉林广场、城市绿道、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等一批公园和开放式大型公共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稳步提高。现在的旗府巴丹吉林镇处处绿色、焕发出勃勃生机,目之所及,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公园花木葱茏、绿意盎然,城镇干净整洁、景色秀美,道路纵贯南北、横穿东西,一幅幅美丽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盛夏清晨的巴丹吉林镇沙漠植物园,沿着人行木栈道放眼望去,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湖面上不时有水鸟飞过;在湖面周围,则是茂盛的植被和各具特色的雕塑以及迎着朝阳锻炼的居民,给夏日的公园带来勃勃生机。
“以前这里是一片盐碱地,特别荒凉,自从建成植物园后,这里成了居民们最喜欢的休闲散步的地方。现在我们居住的小镇公园越来越多,有树又有水,我们这座小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了。”正在散步的居民陈燕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如今的阿右旗各乡镇和嘎查村生态变好了,环境变美了,村村都成了旅游点。据了解,2017年,阿右旗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该旗巴丹吉林镇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