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跨“三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国北方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属于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另一方面,内蒙古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的省区之一,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脆弱。
绿水青山关乎文明的兴衰,也直接关系到内蒙古全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建设。内蒙古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读懂绿水青山分量,建设生态屏障,革新产业结构,广大干部群众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盟市的支持下、在广大人民的配合下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呼伦贝尔大草原曾面临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一度失去水丰草美的底色,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黄色“瘢痕”。近年来,随着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不断推进,草原生态正变得越来越好。呼伦贝尔沙地约1/5分布于鄂温克族自治旗。经过治理,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伊敏河东岸沙地治理区栽植的樟子松已经形成防风固沙林带,流动沙地被植被覆盖,覆盖率达60%,转化为固定沙地。鄂温克族自治旗由北向南贯通中部的沙带上群团状分布的沙地樟子松已填充成林,全旗防沙治沙呈现出整体好转局面。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矿区污染整治一直是乌海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内容的重点。为了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乌海市打出“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的“七治”组合拳,并坚持以“规划先行、责任治理、提速增质”为核心思路开展整体布局,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目前,乌海市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3座,至2025年累计拟建绿色矿山64座,园区企业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黄河乌海段水质保持在Ⅱ类水体;高耗能行业淘汰出清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现。
积极铺陈清洁能源产业链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乌兰察布市以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著称,其中风能资源尤为丰富,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成为乌兰察布经济发展“排头兵”。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现有91个风电项目、58个光伏发电项目,新能源装机752.4万千瓦,新增装机463.8万千瓦,建成后清洁能源总装机预计将突破千万千瓦。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乌兰察布以科技降碳排,用实干促达峰,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道路上,乌兰察布既有量的飞跃,也有质的提升,清洁能源产业成果亮出内蒙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硬实力。
聚焦重点方向 牢握战略定位 攻克时代命题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内蒙古要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发展的坡,必须痛下决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织牢织密生态文明立体网。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上,内蒙古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体系,聚焦“增绿”“治沙”“转型”“减排”四个重点方向;在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抢抓“双碳”机遇,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要深化对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内涵理解,创新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标志性成果,推动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思路全面落实落地。”“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能源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建成我国最大综合能源生产基地。”自治区各界人士对内蒙古建设绿色能源基地信心满怀。内蒙古将紧扣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积极发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做好现代能源经济布局,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更好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将继续牢牢把握“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重要生态、能源与战略资源基地战略定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以强有力的政治担当扛起生态文明光辉旗帜,走出一条现代“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用行动书写生态文明建设“内蒙古样本”。我们看到,林草生金、山川披绿的壮丽画卷正在内蒙古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