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的盛夏,绿草清新,花朵芬芳。从高空俯瞰,达拉特旗境内,河流穿梭,绿满乾坤。
树林召镇以西约50公里处,是西柳沟一级支流马利昌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西柳沟曾经是山洪灾害最大的一条孔兑。如今,这里沟壑纵横,坡面上是一个个排列有序的“鱼鳞坑”,沟底则是一个个“柳谷坊”。
“‘鱼鳞坑’与‘柳谷坊’是多年来在水土保持治理中总结出的典型做法,作用不可小觑。”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干部杨玉清说。
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柳谷坊是从沟头到沟尾,挖坑打桩,编织柳条,用铅丝将柳条与木桩固定在一起,形成长长的网格,再在网格中铺满大小不一的石块,便于实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减缓水流流速。真正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同时又涵养水源,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马利昌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只是黄河达拉特旗段生态保护治理的一个缩影。从地图上看,达拉特旗地势南高北低,黄河过境190公里,“十大孔兑”由南向北纵贯全旗。
“十大孔兑”为10条季节性山洪沟,均为黄河一级支流。纵贯库布其沙漠,直通黄河,多年平均向黄河输沙总量达2711万吨,造成该段黄河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凌汛期河水出岸时常发生,严重威胁黄河安澜及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十大孔兑”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004.27平方公里,依然是内蒙古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特别是突发性洪水造成的水土流失、沟道重力侵蚀问题十分突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水利部和自治区水利厅分别将“十大孔兑”综合治理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规划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水利项目。
“‘十大孔兑’如10支泥沙箭,给母亲河带来不少隐患。”鄂尔多斯市水利局干部王晓星说,“为守护黄河安澜,调节黄河水沙关系,‘十大孔兑’治理势在必行”。
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控制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治本之策。
达拉特旗立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建设的理念,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农牧民主体、国家项目带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针对上中下游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禀赋条件和国土空间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分区治理。
在上游孔兑丘陵沟壑区治理中,采取“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在中游库布其沙漠治理中,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模式;在下游黄河冲积平原治理中,按照“稳槽固滩”的治理模式推进。多种模式齐抓共管,有效控制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
如今,达拉特旗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由2001年的10.2%和64.4%上升至现在的28.9%和78.8%;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860平方公里,建成堤防167公里,“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度由原来的18.3%提高至32.79%。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10年时间继续实施分区治理方法。”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张云飞说。在上游丘陵区,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砒砂岩地区实施沙棘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建设淤地坝,继续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改造提升现有淤地坝,兼顾“梁、峁、沟、坡”系统治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在中游风沙区,在沙漠周边地区实施防风固沙措施和封禁治理,建设引洪放淤工程。在下游平原区,新建堤防工程以进一步完善区域防洪体系。并且在全流域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将用水总量和地下水用水量指标细化分解到生活、工业、农牧业、生态等行业,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大农业和工业节水力度等。
“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大力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拦截入黄泥沙,每年新增保土能力11968万吨,增加蓄水能力约20056万立方米,水土保持率由38.55%提升至70%以上。更好地守护黄河安澜,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民富的最终目标。”张云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