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白音花水库,只见6000亩水面微波荡漾。得益于水的滋润,水库下游良田阡陌纵横。
水库下游巴彦花镇王爷伙房村村民许景奎感慨,“我们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
正是因为有水库水的滋润,水库下游祖祖辈辈种田的农民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靠田致富”的转变。
为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构建节水型灌溉农业,2019年,阿鲁科尔沁旗实施白音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达4.2万亩,完成渠道衬砌2.75km、渠道配套建筑物3座,维修白音敖包山洪交叉等。2021年8月,工程全部完成。
据了解,白音花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个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是阿鲁科尔沁旗农业的一支命脉。当年,各公社分别派出10名民工为先头部队,10天左右,便盖起了500多间工棚。
跟随着白音花水库负责人张学忠的思绪,记者仿佛看到当年那火热的施工场景。
“那时候人们的干劲十足,即便是饮风吃沙,有人累得吃着饭就睡着了,也没人退缩。”讲起水库建设时的故事,张学忠十分感慨。
筑库大军日夜奋战,历经3个严冬酷暑,主体工程基本竣工。1987年,白音花水库经除险加固后,使水库达到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1998年,6月中旬至7、8月间,全旗阴雨连绵,部分地区连降暴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来袭,最大的3日洪量为2995万立方米,入库洪水总量3973万立方米,相当于200年一遇标准,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1319立方米/秒,相当于千年一遇标准。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水库水位增至127.81米时,水库主坝输水洞上方之处产生明流,水量很大,旗里紧急调集810名民工、100台车辆,全力抢险,奋战两天一夜,方使大坝转危为安。”张学忠回忆说。
拦洪、蓄洪、分洪……白音花水库阻挡了多次洪峰的冲击,成功守护了数万名百姓的生命和数万亩良田。
以水为脉,此刻的白音花水库渔产丰富,清澈的水中有草鱼、花鲢、白鲢、鲤鱼、螃蟹等。起初,水库蓄水后只是靠原河道里的自然鱼种自己繁育生长。1971年,白音花水库从原昭乌达盟鱼种场引进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打破了原自然鱼种独霸的局面。
“从1976年开始,水库派人出去购买鱼种生产繁育设备,并挖鱼种培育池0.4公顷。自从鱼苗培育成功以后,现在每年可向外销售鲜鱼20万斤。”张学忠说。
近年来,白音花水库在发挥防洪、养殖作用的同时,拉长产业链,大做“水文章”,发展旅游资源。在白音花水库附近的阿鲁科尔沁旗宾馆,客房、小会议室等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方便。白音花水库也将逐渐开设手划船、游艇、脚踏船、快艇等项目,让游客体验到更多娱乐项目。
“蓝天绿水,景色迷人。”站在白音花水库边极目远眺,来自赤峰市区的游客一边陶醉于白音花水库的美景,一边发出赞叹,“家常炖鱼、红烧鲤鱼……在青山秀水间,尽享美味,甩掉疲惫。”
如今,许多人从沈阳、通辽等地自驾到白音花水库,在原生态风光中享受假日时光。
水天一色、鱼跃虫鸣……如今的白音花水库每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正在成为赤峰旅游发展蓝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水库的建成改善了周边百姓的生存条件,一代又一代水库人不断加强管理,就是为保护好这一来之不易的工程,让它继续为百姓带去更多福祉,我们也在接力做好这项工作。”张学忠表示。
一泓碧水润八方。白音花水库带来的美好没有因时光流逝而失色,水库建设者的故事也在每个人心里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