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好“三个环节” 激活“一池春水”

  乡村要振兴,人才需先行。赤峰市红山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抓好乡土人才“聚”“育”“用”三个环节,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拓宽招引渠道、做优服务保障,广揽博用分类“聚”才。赤峰市红山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寻、引、留”工作相融合模式,持续充盈乡土人才“蓄水池”。广泛摸底“寻才”。以人才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为前提,在多个领域挖掘出一批45岁以下优秀青年农民,建立涵盖403人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多举灵活“引才”。通过发布乡土人才招募令、微信群转发等多种形式,主动向在外的乡贤能人伸出“橄榄枝”,建立在外能人定期联系制度,吸引35名有技术、有资金的优秀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用心用情“留才”。牢牢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划拨1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2个镇级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坚持在入党、评优评先方面向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倾斜,推荐自治区人大代表1名,“双向培带”发展党员3名。

  突出需求导向、健全培养体系,精准施策科学“育”才。赤峰市红山区明确培育重点和方向,建立“党性教育+专业培训+特色培养”的工作模式,做到人才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党性教育铸魂。探索成立“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党支部”,累计提级培带入党积极分子25名,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内容,开展教育培训活动52场次,学员数达到560人次。专业培训强基。注重“师资+课程”双向发力,精准招募优秀培训导师55名,纳入乡土人才培训师资库。围绕鲜花培育、直播带货等方面开展各类专业培训50多期,覆盖1600余人次。特色培养提效。建立“师带徒”“老带新”结对培养模式,开展“设岗定责”“进村服务”等活动,组织开展经验分享、外出观摩等特色活动,全力培育一批懂经营、懂管理、能带富的带头人。

  坚持人尽其才、加强成果转化,多管齐下灵活“用”才。赤峰市红山区牢固树立用好人才鲜明导向,尊重人才发展的个体差异,着力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推行“村民点单、支部填单、镇街下单、人才接单”服务模式,建成蓝园农场、北虫草养殖等农业项目,打造景观花海、汽车营地等近郊游品牌,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势能。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下足功夫。以“有事您说话”“老段说法”“快板姐妹团”等活动为契机,成立志愿服务队伍22支,培训300余名志愿者参与日常服务、宣传教育等活动,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在建章立制巩固成果上下足功夫。制定实施《红山区乡土人才动态管理办法》,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出10名各具特色、能力突出的“乡土名匠”,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生动局面。(丁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6版:赤峰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9版:特刊
   第10版:先锋
   第11版:出彩
   第12版:出彩
重实绩重实干 激活创业热情
抓好“三个环节” 激活“一池春水”
创建党建品牌 促进乡村振兴
加强源头储备 破解人才困境
助力绿色制造 争做节能先锋
加强“一把手”监督 激活“领头雁”动能
共筑安全防线 共建美丽家园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实干为先振兴乡村
平凡中的坚守
开展禁种踏查 全面守护净土
口岸智能化蹚新路 陆路跨境运输模式升级
国网蒙东兴安阿尔山供电公司全力保障阿尔山冰雪节安全供电
党建赋能新业态 激发治理新动能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