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6亿斤!2023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交出了一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亮眼成绩单。
端牢“中国饭碗”,是内蒙古实力,更是内蒙古担当。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农业稳,天下安。回眸2023年,内蒙古全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产丰收,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稳产增量,提升农牧业生产能力
内蒙古粮食生产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表扬2023年粮食和油料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的通报》,对2023年发展粮食生产、扩种大豆油料、大面积单产提升、抗灾夺丰收工作突出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内蒙古榜上有名。
佳绩的背后,是内蒙古持续压实党政同责确保粮食安全的坚实步伐。2023年,内蒙古把稳定粮食安全生产作为农牧业工作的“一号工程”,采取建良田、育良种、配良机、推良技、优良制“五良”路径,全方位支撑多增粮、产好粮,为“中国碗”里装入更多“塞外粮”。
■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
“盆景”变“森林”。内蒙古建成单产提升示范区545万亩,带动全区“吨粮田”达到800万亩;总结推广27种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典型模式,全年主要粮油作物主推技术应用面积近4300万亩。通过单产提升行动,带动全区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了1个百分点,将“试验田”产量转化成了“大田”产量。
“良田”成“粮田”。内蒙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37万亩,有效支撑粮食产能500亿斤左右。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应用面积超3350万亩,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2787万亩。
“良种”产“优粮”。内蒙古持续推进粮食作物优质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模式,全区良种繁育基地面积100万亩以上,马铃薯良繁面积、大豆繁种面积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3位。2023年,玉米、大豆、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向日葵7种主要粮油作物先后超越去年最高单产,创造新的高产纪录。
“良机”助“丰粮”。内蒙古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区补贴机具12.62万台(套),受益户9.43万户,大型高端智能机械逐年增长,装备结构稳步优化。
“良制”撬“增粮”。内蒙古在国家生产者补贴政策基础上,将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差额拉大到270元,调动农民种粮扩豆积极性。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推广“统种共富”等典型模式,开展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示范,提供大面积高产技术服务,2023年内服务面积超2400万亩,同比增加14.3%。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一系列可操作、重实效的政策措施,为内蒙古“二十连丰”提供了“硬核”支撑。一幅幅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图景,折射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气象,也让粮食安全的底盘更为坚实。
固本培元,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
风干、粉碎、过筛,进行土壤常规五项检测……这几天,在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古里分公司土壤化验室,农业技术人员正在为土壤做“体检”。
农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要求,对各生产队前期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化验分析。这样严格而细致的精准“把脉”,为准确掌握土壤养分含量和理化性状提供了数据支撑。农业技术人员还将根据测得的数据制作施肥建议卡,为搭配耕地“营养餐”提供依据。
用地也养地,利用也保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能有针对性的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我们预计1月底完成所有样品的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录入测土配方施肥档案。再根据不同耕地区域制作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为土壤提供‘营养均衡’的肥料配方,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收入提供有力保障。”古里农牧场分公司农牧科技部部长王军旗说。
稳产增产的“密码”,不仅来自耕地。内蒙古用好护好良田沃土,抓紧抓实种业振兴,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向土地要粮。2023年,内蒙古全力建好“一块田两块地”,河套灌区和扎赉特旗入选国家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年度任务按期完成。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工程50万亩,保护性耕作1936万亩,开展盐碱地改造10万亩,争取了国家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
向良种要粮。2023年,内蒙古启动了11个育种联合攻关和13项“揭榜挂帅”工程,牛羊核心育种场数量保持全国首位。着力提升60个“看禾选种”平台示范水平,建设了5个自治区级区域性示范点,选出了147个优良品种,带动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对增产贡献率达到16%。
向科技要粮。2023年,内蒙古创建8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810项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建50个“政产学研用”科技小院,培育高素质农牧民2.27万人。还首创农牧业“科技110”模式,推动农技人员直接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
提质增效,增强农牧业发展韧性
一组数据勾勒出内蒙古优势农牧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态势。
2023年,聚焦7大农牧业重点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新认定自治区龙头企业149家,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70家。
2023年,新创建奶业、马铃薯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和8个产业强镇,创建数量全国第一。
2023年,在5个旗县、20个苏木乡镇、100个嘎查村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示范行动,社会化服务成为农牧业发展“金钥匙”。
结构更优、韧性更强、质量更高,从独特资源到生产要素再到发展优势,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在转型升级中行稳致远。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融入标准化生产之中。产业园依托经营主体、技术、管理、平台和市场等优势,融通种养、加工 、物流、研发、服务等板块,推动大豆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产品绿色升级。
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的杭锦后旗双庙镇,通过吸纳20多家专业程度高、市场手段多、营销渠道广的公司、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进行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
在达拉特旗,15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服务面积突破180万亩。落户达拉特旗的中化农业技术公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为农户提供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制定作物营养方案、整合农机资源、土壤改良修复、全程种植服务等措施,实现亩均增收350元。
内蒙古推动农牧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产业集聚态势初显,农牧业发展韧性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