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风险隐患增多、形势环境复杂,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前提,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夯实基层的平安根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明确要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用,才能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社会治理的基础同样在于人民,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就意味着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社会治理的最高价值追求。回顾以往社会治理实践,正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我们才创造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会治理千头万绪,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围绕“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总体要求,对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作出了系统部署。因此,我们需要继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构建、不断完善多元共治的警务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水平,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