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人道大能亦博

  □周小丽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荀子·大略》把教师地位提高到攸关国家兴亡的高度——“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意思是说,国家要兴盛,一定得尊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如此,规矩和制度才能保持并得以推行。明朝学者、教育家朱舜水在《朱舜水集·劝学》中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意思是说,重视教育鼓励学习,是建国的根本;起用贤良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通过先哲圣贤们精辟的论述,我们发现,尊师重教的程度直接影响和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古代也有教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孔子。明末清初史学家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记载:在汉代,每年孔子诞辰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祭拜孔庙,还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即教师)入宫,统一宴请,“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唐宋时期,不仅沿袭了祭祀孔子的礼俗,各地还会从学府的教师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获“优秀”称号的教师,会得到奖赏和激励。到了清代,在孔子诞辰日这天,朝廷会给各个书院、学府教师加薪,成绩卓著者还能升职,最高被授予八品职衔。据《帝京岁时纪胜》载,北京民间在当天“禁止屠宰,祭文庙,各书室设供,师生瞻拜”。

  笔者收藏着一件清代木雕“孔子传道”文房笔筒,见证了古人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尊重之情。笔筒高22.3厘米,直径21.2厘米,重2753克,老紫檀木雕刻而成,木质坚硬,牛毛纹清晰,皮壳包浆浑厚莹润。笔筒上雕刻着孔子在杏坛讲学传道的情景:茂盛的树荫下,孔子端坐在中间一张圆形矮榻上,面前摆放着一只书案,书案上陈列着香炉和半卷的竹册。弟子们席地而坐,孔子手执卷册,侃侃而谈。他的前方,一位弟子双手合抱于胸,像是提出疑难问题。孔子面向他,答疑解惑。左侧一名弟子,站在孔子身边,年龄很小,前方还有2位比较年长的弟子,说明孔子招生没有年龄限制。

  孔子的弟子很多,最大者比孔子小4岁,最小者比孔子小53岁。笔筒上孔子的弟子们尽管都是宽衣舒袖,但是繁简不同,说明弟子们的经济状况不一样,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不分贵族与平民,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诗人王安石赞美孔子是中华圣哲大道的集大成者:“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笔筒采用浮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将盛开的杏花、险峻的奇峰、山间的云雾以及山腰中的楼阁展现得疏落有致,图中人物面容庄重古朴,面部表情、体形神态各不相同,衣纹排叠遒劲,苍松翠柏,洞石远山,精美异常,充分体现了雕刻者不同凡响的艺术底蕴和功力,塑造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光辉形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北疆文旅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月映师恩
圣人道大能亦博
要同明月作团圆
冰轮玉兔绝纤尘
学霸试卷镇四方
嫦娥应悔偷灵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