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清河镇大席棚村的草莓西红柿大棚,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番茄秧绿叶茂盛,散发着诱人香气,红红绿绿的草莓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喜人。种植户王建穿梭在草莓西红柿植株之间查看长势,去除多余的枝杈,不时品尝一下果实,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王建是清河镇大席棚村的“土专家”。再过半个月,他种的草莓西红柿将迎来大面积上市,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从唐山到盘锦、从之前的“普罗旺斯”到现在的“京采八号”,品种改良、精选育苗、扩大规模……王建的草莓西红柿一直走在进阶之路上。
王建说:“现在一个棚一天能摘100斤左右的草莓西红柿。春节期间订购的人特别多,都是电话订单,人家提前就把钱发过来了,我们啥时候有时间再给送过去,现在柿子都不够卖。”
在父亲的带领下,王建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在草莓西红柿规模化种植这件事情上,王建始终受困于资金不足,大展拳脚总感觉力不从心。近几年,科尔沁区突出抓好“菜篮子”工程,积极申请并投放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借着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东风,王建不仅扩建大棚89座,还通过品种改良把草莓西红柿的平均亩产稳定在了6000斤以上。
“我自己想建20到30个大棚,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大了,靠自己的能力肯定不现实。现在好了,政府给拿钱建大棚,我们只掏租金,这样能缓解不少压力。”王建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助力下,发展起自己的致富产业。2023年,科尔沁区已申报并拨发各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共计9465万元,实施项目达39个。
清河镇副镇长时杰说:“投入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设施农业园区大棚和配套设施,之后将大棚等承包给专业种植户。大棚建设既增产增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学习种植。以西姜村为例,2023年收入147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