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曙光中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提出“幸福课程”体系,把提质增效融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
弘扬革命精神 彰显家国情怀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收录党史教育有关作品28篇,约占教材总选文比重为15.18%。选录的作品种类多样,其中包含散文、诗歌、传记、新闻、演讲稿、议论文、小说、戏剧等。
选文通过真实地反映革命事迹、革命事件的历史故事,以及典型人物传记和叙事类散文,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人们对光明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胜利的喜悦。如《新闻两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延安》《白杨礼赞》《邓稼先》《说和做》《回忆我的母亲》《黄河颂》《纪念白求恩》《土地的誓言》《老山界》等作品,或歌颂祖国,或借物喻人,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讴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广大人民为祖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弘扬了革命精神,培养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好党的历史 激发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学生要“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因而,更要利用好教材,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将党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他们知晓历史,从而感受到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能够汲取奋进的力量,真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提升学科素养 践行强国梦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党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照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和学科素养的提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作品,选用典型事例,围绕“家国情怀”,赞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长征精神,让学生在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体会人物魅力,感悟人物形象。
如果教材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那么丰富的实践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党史书籍、朗诵党史诗篇、表演党史故事、唱党史歌曲、观看党史影片等形式,进一步感受革命先辈慷慨激昂的精神状态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和多感官的参与,将对教材的理解融入语文素养的提升,深化为心中的党史精神并发扬下去。
为弘扬爱国情怀,感悟党史精髓,通过开展“红书共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了一系列党史书籍,如《红星照耀中国》《鸡毛信》《小兵张嘎》等。
依托学校的朗诵比赛,朗诵党史诗篇《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当学生们伴随着雄厚的音乐和一张张长征图片,他们进一步体会到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感受到了毛泽东及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长征精神。
在表演党史故事《金色的鱼钩》中,学生把“老班长”的人物形象塑造得让在场师生纷纷落泪。通过参加这样的现场体验式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党史人物和革命精神的理解,使他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学生们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国家和平和统一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懂得了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树立强国梦想。
寻根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阅读认识了很多革命人物和党史故事。在积累了一定党史文化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搜集和整理自己家乡的党史文化资料,练写习作,用自己的理解缅怀革命先辈,感悟党史精神。例如,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清明节祭英烈”活动,了解到集宁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活动结束后,以“身边的英雄”为主题,仿照教材中描写革命先辈的文章,写了一篇作文。通过习作,学生体会到了祖国的伟大、和平的可贵、革命的意义,懂得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发扬和传承这种革命精神,激发了他们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渗透于教学的点点滴滴,教育学生从小打好爱国的底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学习过硬本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懈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代代传承。(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