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璀璨明珠,除了是诗歌艺术的巅峰外,还记录了当时大量的生活场景,也记录了当时使用的各种器具。比如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王昌龄的“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唐代国力强盛,通过丝绸之路使中西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这件凤首壶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西酒文化交流的产物。
1996年曲阳县涧磁村五代墓出土了30余件定窑白釉瓷器,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文中定窑白釉凤首壶,现藏于河北博物馆。凤首壶整个器具器形高大,造型别致,是这一时期瓷器中屈指可数的艺术珍品。凤首壶以凤首作盖,龙身为柄,壶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又吸取了波斯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特征。壶口呈三角形,长颈,溜肩,长圆腹,下呈喇叭形高足。壶盖塑成凤首形,刻划有目、鼻、羽毛。盖面以刻划的折线、弧线以及小圆圈来表现羽毛,与捏压成三角形的壶口相吻合,盖下衔接管状舌,刚好插入壶口,倾倒时盖子不会脱落。壶身光素无纹,仅在上腹部划刻三道极浅的弦纹。胎体洁白坚硬,釉面光润明亮,釉色白中泛青。
凤首壶原名叫“胡瓶”。唐代对中国之外的人不分国籍,统称“胡人”。来源于萨珊和粟特银器中的带把壶多为胡人使用,故称“胡瓶”。胡瓶作为传入中原的胡物,由于形状奇特,质地名贵,曾作为外民族对大唐皇帝的进献之物。《旧唐书·吐蕃列传》记载:开元十七年(729),吐蕃国的赞普向唐朝上表求和,“谨奉金胡瓶一、金盘一、金碗一……谨充微国之礼。”后人称胡瓶为“带把壶”“银壶”“凤首壶”等。胡瓶在唐代盛极一时,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垂杨不动雨纷纷,锦帐胡瓶争送君。”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在这样的背景下,定窑作为唐代著名的瓷场,必然紧跟潮流,烧制极具异域风情的凤首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