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校园文化赋予正确政治方向,将伟大建党精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逐步探索构建完善红色文化、同心文化、劳动文化“三化并举”的多维文化育人格局,将文化的种子播进育人沃土,打造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高职育人典范。

  以“红色文化”浸润理想心田,筑牢信仰之基

  加强阵地建设,让红色文化处处可见。大力推动“四史”教育基地、初心园、校园景观小品等红色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建成“四史”教育基地,展示了500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重点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加之遍布校园的宣传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各类道旗、展板、宣传栏等,构成了全方位的红色景观阵地,让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处处可见。

  突出思政功能,让红色文化处处可学。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开学第一课”等形式,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在红色阵地广泛开展“四史”宣讲。让青年大学生在亲耳聆听、亲身感受百年辉煌党史中,激荡思想和心灵,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打造沉浸式、立体化“四史”学习新体验,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坚持有声有色,让红色文化处处可感。组织学生在红色阵地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展览,同时利用重要节点,开展入党宣誓、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浓郁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处处可感,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教育。

  以“同心文化”呵护团结之花,铸就团结之魂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同心文化”,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搭建载体,同心文化全方位嵌入。精心设计打造以“民族团结新征程,石榴花开别样红”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文字和图片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学生心中。打造以“守护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石榴籽”阅览室3个,常态化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和交流研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丰富形式,同心文化全过程融入。紧扣职业院校特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领航计划、“青马”培养工程、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以主题宣讲、乌兰牧骑联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思政课等形式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践行者,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

  凝聚合力,同心文化全员参与。建立“辅导员—学生—家长”互动平台,推送“权威解读”“石榴籽微视频”和“心理健康服务”“共商升学就业”等内容,向广大学生和家庭宣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国家统编教材相关政策的同时,共同关心帮助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动共建,学院各族师生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助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以“劳动文化”涵养工匠精神,塑造立身之本

  将劳动精神培养融入实训实习、将日常生活劳动融入行为习惯养成、将责任担当融入社会服务教育,为学生植入“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文化基因。

  多措并举,让劳动教育变得“有意思”。启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成立了劳动教育教研室,开展教学、课程、师资、教材、实践基地建设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依托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思政名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等开展劳动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连续6年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讲授剪纸课程,让学生真真切切感悟劳动文化的魅力。开设葡萄酒品鉴、摄影基础、书法、篆刻等相关课程,将劳动文化培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强化实践,“职业技能+”成为快乐劳动的源泉。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落实劳育学分要求,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元素,强化实习实训课程中的劳动体验,把劳动教育课搬进“田间地头”,让梦想开花结果。在农牧类专业教学中,给每位学生分一块责任田,以小组形式完成分配的种植区域,每个学期进行种植成果展览。在自动化类的专业教学中,学生可以与大国工匠面对面,向顶尖工匠学艺,甚至可以走进企业、部队、社区等参与实践。

  完善机制,推动劳动文化日常养成。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劳动教育机制,设置1学分日常生活劳动考核学分,强化日常劳动意识养成。制定《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记录与考核细则》,记录学生日常劳动活动,规范个人生活行为。注重新时代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围绕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中挖掘劳动教育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强化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知与体验。(张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6版:赤峰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9版:特刊
   第10版:先锋
   第11版:出彩
   第12版:出彩
瞄准“三个强化” 做好监督管理
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写好“三篇文章” 激发人才活力
推行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机关
搭台子加担子 支持人才挑大梁
搭建党群连心桥 服务群众零距离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三大课堂” 增强干部硬实力
抓好人才服务“小事” 实现林区用人“大计”
加大宣传力度 构筑心理防线
践行“四下基层” 真心为民解忧
聚焦“选育管用” 让年轻干部向阳而生
加强急救技能培训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红蓝对抗”磨利剑 实战引领练精兵
念好监督“紧箍咒” 抓早抓小抓源头
送温暖御严冬 打响防寒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