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加快能源产业改造升级,煤电油气风光并举,延链补链强链并进,整合改造提升并行,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两源”基地提档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经成为内蒙古能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标签。
细数家珍 亮点频呈
8亿吨
地位进一步增强。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超过8亿吨标煤,是2015年的1.2倍,居全国首位;煤炭产能达到13.4亿吨、外运量超过6亿吨,电力装机达到1.44亿千瓦、外送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均为全国第一,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地位持续增强,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1亿吨
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了煤制油气和煤制烯烃完整煤化工产业链,年转化煤炭超过1亿吨,建成全国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晶硅生产量占全国1/3以上,是国家最大的晶硅生产基地。能源工业增加值和税收均超过规上工业的50%,能源产业成为稳定工业发展的“压舱石”。
1/3
结构进一步优化。千万吨级煤矿产能占比达到43%,单矿平均产能为全国水平的3倍,煤炭生产更加集中集聚集约。绿色煤矿占生产煤矿的1/3,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基本完成,化石能源生产更加绿色。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的1/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70%
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内蒙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煤电铝一体化达到65%,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70%,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等新材料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乌海氢基熔融还原铁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国内首座民用液氢工厂在乌海投运,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勘探取得新突破。
18%
立足煤而不困于煤,依靠煤而不依赖煤!自治区加大调整能源供应结构,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能源。2020年,锡林郭勒盟700万千瓦风电外送基地建成并网600万千瓦。全国最大“源网荷储”示范项目落地乌兰察布,通辽“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全区总装机36%,新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8%。
400亿元
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蒙西电网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等市场化交易电量超过90%,促进企业累计降低用电成本近400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煤炭地下直接气化、褐煤发电烟气提水等技术率先示范应用。启动实施“5G+智慧矿山燎原计划”“5G+智慧矿山示范基地”“5G+无人矿卡联合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启动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能源创新驱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擘画未来 蓝图宏伟
一江春水,东流不息。“十四五”启幕,新机遇新挑战扑面而来。擘画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新的蓝图,内蒙古坚持系统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实现一个目标,推进三个转型,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实施十大工程,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一个目标,就是建成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三个转型,就是绿色、数字、创新转型。
1.绿色转型。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清洁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结构,促进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相融合,让绿色成为内蒙古能源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2.数字转型。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推进能源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源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数字赋能为方向,加快“云大物移智链”等信息技术与能源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壮大产业为目标,加快能源数字资源整合,推动数字能源经济发展。
3.创新转型。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提升能源创新发展效能。深化能源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塑造内蒙古能源发展新优势。
四大产业集群,就是风电、光伏、氢能、储能产业集群。
1.风电产业集群。发挥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的带动效应,引进技术领先的风机装备制造商,积极发展风电主轴承、齿轮箱、叶片材料、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打通上下游、形成产业链,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
2.光伏产业集群。依托大型光伏基地建设,吸引光伏龙头企业入驻,推动晶硅材料生产向切片、组件发展,推进电子级晶硅生产,引进薄膜、聚光光伏生产线,发展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装备,形成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3.氢能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我区风光制氢成本低和矿用重卡应用广的优势,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新能源制氢,配套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建设加氢设施、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推进氢能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4.储能产业集群。借助新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对储能的大规模需求,统筹全区储能发展,推动正负极关键材料,以及隔膜、电解液、逆变器等核心组件的装备制造,推进储能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千亿级储能产业集群。
实施“十大工程”。
1.新能源倍增工程。
2.灵活电网工程。
3.控煤减碳工程。
4.源网荷储工程。
5.再电气化工程。
6.绿氢经济工程。
7.数字转型工程。
8.惠民提升工程。
9.科技赋能工程。
10.区域合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