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湖犹如镶嵌在草原腹地的一块蓝宝石,让千里碧野更显生机盎然。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内蒙古第一大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系周边草原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两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
200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呼伦湖面积持续缩小,周边湿地萎缩,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减少,生态问题凸显。
“呼伦湖不仅仅是呼伦贝尔的湖,也是内蒙古的湖、中国的湖,更关乎国际形象。她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肾’,干了、坏了、毒了,就会祸及草原,就会被百姓骂,绝对不能贪一时便宜,贪蝇头小利,而破坏了呼伦湖的自然之美。”
为拯救呼伦湖,彻底解决呼伦湖保护区及周边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体制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呼伦贝尔打出了一套呼伦湖综合治理组合拳。
2016年,《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得到正式批复。随后,呼伦贝尔市成立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总投资52.27亿元,全力推进两期工程40个项目实施。
实施引河济湖和河湖连通工程进行水资源调配,有力地解决了湖水的补水来源问题;
取缔关停旅游企业、拆除违规建筑,对呼伦湖周边及入湖河流沿线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对苏木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削减人为干扰因素对流域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开展沙化土地治理,在环湖周边实施天然草原禁牧、草畜平衡,使流域草原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5年封湖休渔限产,让渔业资源以及水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建立覆盖保护区全境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尊重规律、对症下药,一系列硬核措施让“草原之肾”重现生机。
如今,已经没有一家厂矿企业从呼伦湖取水,环湖周边没有一处排污口。随着水域面积扩大,原来陆地上的小河口景观亭已被湖水淹没,只剩一角露出湖面。
乌兰诺尔出现了8匹狼成队而行的景象,呼伦沟地区的野生黄羊种群也由最初的8只繁衍到60余只。一度消失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Ⅱ级保护动物鹰鸮、凤头蜂鹰等又出现在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内。
湖面扩大,水质提升,野生动植物恢复,呼伦湖正呈现着白鹤盘旋、野鸭戏水、蒲草翠绿的锦绣画面,这颗“草原明珠”正日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这不仅是一次职能部门主导的攻坚行动,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家园守护行动。为了守护这片蔚蓝的湖水,471个家庭毅然选择生态移民,为这片土地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管护员们一年四季全天候不间断值守,守护着这里的每一条鱼、每一只鸟、每一株草。周边的居民也加入到监督保护的队伍中来,用一项项行动、一份份责任去成就呼伦贝尔的碧水恒流、绿波浩渺……
一组数据证明着呼伦湖的变化:截至目前,呼伦湖水域面积扩大至2104.3平方公里。2013年至今,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及个体数量均呈连年增加态势,鸟类由333种增加至345种;鱼类由32种增加至35种;哺乳动物由35种增加至38种。
美丽河湖建设没有终点。《“十四五”期间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实施方案》已由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呼伦贝尔各族群众将继续守护好这片蔚蓝与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