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牵动着千家万户,一头支撑着经济发展。稳住就业,经济发展才有底气;保住“饭碗”,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过踏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局势保持长期总体稳定,成为民生保障改善的坚实基础。
2012年以来全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3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左右的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年均13万人以上,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245万人以上,每年帮助10万名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0.7亿元,培育打造创业园和孵化基地364家,入驻实体3.78万户,带动就业29.2万人,5个孵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基地。全区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对就业困难人员来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4.3万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遍布全区的268家扶贫车间开到群众家门口,29363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就业6707人。
农牧民工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区一面大规模开展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创业和返乡创业;另一面,组织开展京蒙劳务对接和周边省区劳务对接等专项活动,帮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建成北疆就业网,打造了“毕业生线上就业服务不断线”的工作模式,实现就业需求线上报,就业政策网上听,就业岗位网上找,就业服务线上办。同时,线上线下招聘会不断,高校毕业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针对没有一技之长不好找工作的问题,内蒙古实行培训上岗、培训期间还有补贴的措施予以解决。自治区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完善了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将我区217个重点产业和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职业(工种)纳入培训补贴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十三五”期间,560家补贴性培训机构和195家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平台齐发力,263.5万名城乡劳动者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
同时,全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建设了网上服务大厅,90%以上的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办理。全区3362个街道乡镇和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所、站,12191个嘎查行政村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旗县及以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平台均设立了综合服务大厅,提供失业登记、就业登记、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培训指导、创业担保贷款服务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形成了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自治区以更加积极有力的就业政策全力保障就业局势稳定。出台了以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为统领,以强化就业服务、援企稳岗、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为抓手的“2+20”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强化稳就业政策支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以社会保险费减免缓返补等政策为抓手,全力稳企业、稳岗位、保就业。2至12月,全区累计减免养老、工伤和失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158亿元,惠及7.1万户企业。为2.44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18.77亿元,惠及职工171.69万人。
展望“十四五”,站在新的起点、新的发展阶段,自治区人社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造福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