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五一会址庄严宣告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不仅是兴安盟的身份证、识别码和名片,更成为168万兴安儿女的红色记忆和精神家园。
历史是一盏明灯,它照进现实,也照亮未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兴安人民走进“一馆三址”,通过实物和介绍,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再现了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和信心。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激情岁月如同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纪念馆是历史的见证者、书写者和传承者,是实地化和场景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党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成千上万名党员干部群众来到兴安盟“一馆三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乌兰夫馆办公旧址、内蒙古共产党委员办公旧址),追随革命先辈足迹,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
红色基因是这片土地上最深刻最鲜明的印记,是这片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血液之中的信仰和力量源泉。“一馆三址”不仅成为永远激励兴安儿女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更成为推动兴安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
经过岁月的冲刷、洗涤,这抹鲜红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今,赓续红色基因的兴安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一往无前的豪迈姿态,再续华章、再获殊荣: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乌兰浩特市和阿尔山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阿尔山市和科右中旗被命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兴安盟荣膺“中国优质稻米示范基地”“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
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让广大干群有着深深的属地自豪感,更成为兴安儿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动力源泉。2020年,兴安盟6个贫困旗县市、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4.85万户、10.5万人全部脱贫,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
如何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兴安盟给出了答案。“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的话掷地有声。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重心之下有重任,防返贫成为兴安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兴安盟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排查和监测工作,对符合标准的群众按照程序纳入监测范围,确定监测责任人,定期监测收入的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兴安盟正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生态高效农牧业,推动兴安盟续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兴安盟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根本之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坚决贯彻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米产业“双百双千”、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和农牧业现代化,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兴安盟地处北纬46°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拥有纯净无污染的天然河流水源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色土壤,是世界公认的“北纬45°黄金水稻产区”,是中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
6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在乌兰浩特市揭牌成立,标志着兴安盟拥有了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填补了自治区空白,并将加快新品种育成审定、新技术研发推广和示范步伐,实现种业自主创新,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推动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兴安盟将借助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和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强大科研力量,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培育兴安盟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实现兴安盟耐盐碱水稻种植面积3年达到20万亩,做大做强兴安盟水稻产业。
也是在6月18日,华侨城北方集团与科右中旗政府签约了一系列文旅合作项目,华侨城北方集团将在“草原地标、欢乐营地、文化体验、节庆品牌”四大核心模块上,打造“五角枫景区、图什业图亲王府、欢乐草原季、最美草原路”四大统筹提升板块,全力打造华侨城——科右中旗“欢乐草原”崭新名片,有力提升兴安盟全域旅游建设,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赓续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血脉,将红色信念化作奋发进取的力量源泉,正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兴安力量。
①袁梦计划。
②交易市场。
③绣娘们现场创作。
④认真缝制。
⑤勤劳致富。
⑥商谈价格。
⑦庭院经济。
⑧稻田里嬉戏。
⑨奋进新时代。
⑩饱满的稻穗。
⑪稻田画。
(本版图片由兴安盟委宣传部提供)